英媒:人民幣國際化——大潮回落(圖)


人民幣在2016年10月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籃子。(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6年12月13日訊】《金融時報》週一(12月12日)刊登長篇報導,分析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的新動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在退步。

《金融時報》從2015年說起,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歡迎來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在倫敦發行人民幣主權國債。今年10月,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一份子。

該報分析認為,早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一決定生效之前,就有跡象顯示,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僅僅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高潮,而不是一個新的更加多元化全球貨幣體系的開端。

報導認為,很多跡象顯示,人民幣全球化的努力程度在放慢,甚至在後退。

文章分析了中國經濟面臨的諸多壓力:一方面是特朗普當選後美元是13年來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是中國經濟放緩導致資金外流。

報導引述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貨幣政策制定者已經看到,維護貨幣穩定與成為國際貨幣的條件——允許貨幣自由浮動兩者之間是矛盾的。現在既然代價很明顯,中國貨幣決策者們可能意識到,他們並不願意承受成為國際貨幣的代價。

報導稱,過去一年,中國以人民幣結算的外貿額從26%下降到16%。

文章最後預計,中國可能還是會繼續"混合"策略。中國外匯管理局上週表示,將繼續鼓勵有利於國家經濟轉型的外向型投資,同時對在海外收購房地產、酒店、好萊塢製片廠和運動隊等將實行更加嚴格的審查。

經濟學家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命運依賴中國的深遠經濟改革,而不是短期對資金外流增加的反應。而深遠經濟改革包括應對債務上漲的策略、重組國企殭屍企業、以及為銀行業重新注資。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