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0年的腐敗痼疾是中國經濟之禍

【看中國2016年12月7日訊】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在12月4日公開直言,中國過去30年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多超出GDP範圍的社會經濟問題,腐敗問題嚴重,只有徹底改變這種體制,中國的經濟才能發展。

在12月4日的北京當代經濟學基金會2016中國經濟學獎的頒獎典禮上,吳敬璉發表演講時表達了上述觀點。吳敬璉引述此次獲獎的經濟學家許成鋼的理論表示,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中國經濟體制雖然刺激了30年的經濟增長,但卻同時產生了大量超出GDP範圍的社會經濟問題——各級地方政府掌握著大量的經濟資源,腐敗成為一種痼疾。

這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必須徹底改變這種體制,中國經濟才能發展。上市企業資不抵債的時候,不破產也不退市,地方政府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向嚴重虧損的上市公司注資,不僅扭曲了金融市場,而且破壞了市場秩序,直接從負面影響創新的融資。

上述理論是許成鋼在1993年提出的,吳敬璉認為,當時提出這一理論需要很大勇氣,因為有一點不言自明——這一體制與眾多機構和一大批人的既得利益聯繫緊密。

吳敬璉在演講中還提到,1993年,經濟學家錢穎一曾對當時的企業改革表示質疑。當時中國企業改革的流行觀點包括股份制公司(由國家股、企業法人股、公眾股組成)和企業承包制。

錢穎一認為,這兩種企業制度都存在很大的制度漏洞,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都在一定程度甚至很大程度上交給了內部人,為內部人控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中國的石油、電力、通訊等國計民生的行業被國有企業壟斷,並存在黑箱操作。公開資料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江澤民主導的國有企業改革之後,石油、電力、通訊等行業曾經長期被江澤民利益集團壟斷;石油、能源、化工行業長期受曾慶紅家族掌控;劉雲山兒子劉樂飛長期涉足金融界等等。

近來,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直言,中國經濟問題與早已存在的利益集團有關。經濟學家吳惠林曾表示,中共政府的經濟政策讓既得利益者與一般民眾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官員貪污腐敗簡直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