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12月7日訊】幾天前寫了一篇《領導不倒臺,你翻的了案嗎》的文章,點擊量一夜超過了十萬,可見民心所向。但某些「有關部門」,總是要跟人民群眾對著來,越是人民群眾想看的,他們偏偏不讓。於是,我那篇文章就被和諧了。
好吧,那我就換個角度,再談談聶樹斌的案子。
這是一起拍成電影就能拿奧斯卡的真實事件,它背後的曲折與荒誕就連腦洞最開的編劇也望塵莫及,再魔幻的現實主義在它面前都要黯然失色。
1995年,因為一起強姦殺人案件,時年21歲的聶樹斌被判處死刑。當時雖然有人提出異議,認為聶樹斌只有口供沒有其他證據,要求改判,卻有領導批示要殺,而且快殺。十年後,真凶王書金落網,但聶樹斌依然沒有平反。雖然這中間有不少正直人士一直在抗爭,但總有一股無形的阻力橫亙在他們面前,就連真凶王書金都差點在監獄裡挂掉。直到2016年,隨著河北省政法系統內高官的落馬,聶樹斌的案子才水落石出,大白天下。
怎麼樣,渾厚不渾厚?起伏不起伏?就這三兩句話的梗概,是不是已經感覺到水太深?有些事情,我還沒有攤開講:為什麼要快殺聶樹斌,難道真的像網上說的那樣,質疑他腎的去向?真凶王書金落網之後,經歷了什麼樣的威脅,他又是怎麼堅持自己底線的?當年主導聶樹斌案的領導到底是誰,他跟如今阻擾聶樹斌案件複審的「河北王」張越是什麼關係……
這些事情,我統統不講,反正講了你也看不到。就像那篇《領導不倒臺,你翻的了案嗎》,存活了不過十幾個小時,就被刪除了。
所以,有些事情你知道就好,沒必要說出來。今天我只談聶樹斌本人,不牽涉到其他任何事情,那些專注於違規舉報的熱心人士們,可以歇一歇了。
聶樹斌案在中國是特例,卻不是孤例。呼格、滕興善、佘祥林、趙作海……在此之前,已經有好幾起類似的案件出現在了大眾視野內,沒有一起水不深。但是,說好了只談聶樹斌的,所以其他人的,我們就此略過。
聶樹斌之所以能夠平反,完全是命運的垂青。因為在這起事件中,相繼出現了兩個決定性條件:一,真凶王書金落網;二,河北王張越落馬。當然,我不是否認背後那些正義人士的堅持和申訴,但如果不出現這兩個先決條件,別說二十年,就是二百年也沒用。命運就是這麼弔詭,它把聶樹斌推向了斷頭臺,又在漫長的歲月裡布下了翻盤的契機,彷彿在下一盤很大的棋。而這一切因素,都是偶然出現的,其概率極其細微渺茫,就跟你買雙色球中了五百萬差不多——很多人感慨聶樹斌一案是「遲到的正義」,但是,正義它不是遲到的,而是隨機的。
就像一顆扔下的骰子,你根本不知道它會停留在幾點。
所以,當看到聶樹斌平反的消息後,我的第一反應不是慶幸,而是後怕。歷史那麼巧,給了聶樹斌一個面子:在他蒙冤的十年後,真凶王書金落網了;又在真凶落網的十年後,河北王張越倒臺了。如果歷史再重來一遍的話,誰還敢保證能有這樣的巧合?
誰願意把自己的性命和尊嚴寄託在這樣的一種隨機之上?
聶樹斌的父母和幾位正直的人士為此案奔走了二十年,整整二十年,卻都抵不過這兩次雲淡風輕的巧合。沒有這兩次隨機性的事件,聶樹斌的名字將永遠釘在恥辱柱上,也許到人類文明滅亡的那一天也得不到昭雪。這個只活了21歲的年輕人,終於又在死去的21年後洗刷了自己的屈辱,還算老天給了幾分薄面。但細細想來,真凶落網,高官倒臺,順帶著捎了聶樹斌一腳,他的平反更像是某些大事件結果的附屬品。若是聶樹斌泉下有知,不知是欣喜若狂,還是一聲苦笑?
這是一場偶然得來的勝利,它比歷史上任何一場實力懸殊而又恰巧獲勝的戰役都要來的僥倖。一位落馬的高官,一個良心發現的真凶,兩位奔走二十年受盡委屈還能堅強活著的父母,一個寧可丟飯碗也要替聶樹斌平反的公安局長,這一切得要多麼巧合的湊在一起,才能換來這樣一個巧合的結局。這到底是法制的勝利,還是法制的祭祀。
阿甘說,命運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猜不到下一顆是什麼味道。我們還能看到這個結果,嘗到這顆巧克力最終苦盡甘來的滋味,但對於聶樹斌來說,他再也嘗不到了,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個最青春的年華。誰都揣測不出來當年他走上刑場時,心中的絕望與悲涼,一轉頭,便訣別了父母與世界。
時間會沖淡一切,也許過不了多長時間,聶樹斌的事情就會被大眾拋諸腦後,我們的目光,將被各種各樣的娛樂信息和花邊新聞所吸引。但在這一刻,我希望世間隨機的正義能夠來的更猛烈些,以慰藉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
聶樹斌只活了21歲,但少年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華啟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