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國三大重要節日之一: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圖)

 2016-11-24 14:0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感恩節是美國三大重要節日之一。(圖片來源:Fotolia)

每逢11月第四個星期四,美國人民便迎來了自己最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感恩節。這個節日始於1621年。那年秋天,遠涉重洋來到美洲的英國移民,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三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並逐漸風行各地。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正式宣佈感恩節為國定假日。屆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其盛大、熱烈的情形,不亞於中國人過春節。

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是源自於西元1600以前的英國。西元1517年,馬丁路德公開了他的九十五個宗教理論,並將它們貼在全聖教堂(All Saints Church)的門上;此舉引發了有名的新教徒宗教改革運動。新教徒是一個宗教上獨立的個體,他們反對由羅馬天主教操控的各種規矩風俗,並傳布屬於它們自己的教義。西元1534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公開「最高權力的法令」,法令中宣告英國國王為全英國教會的領袖。此舉削弱了羅馬天主教在英國的權利,最後也造就了英國國教會的獨立。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英國國教會也變如當初的羅馬天主教一樣腐敗。在新教徒之中,有一群人相信,一切事物最終的權威來自聖經,而不是教會。這群人就是所謂的清教徒(Puritans);之所以被稱為清教徒是因為他們想要淨化(purify)整個英國國教會,也因為如此,他們被視為國家的敵人,政府官員遂開始告發清教徒。

對清教徒來說,美國是塊充滿了吸引力的新大陸。西元1620年9月,許多清教徒搭乘了五月花號(Mayflower)啟程航向美國。這群到新大陸找尋新宗教自由的清教徒日後被統稱為Pilgrims。他們於同年的11月中旬,在美國新英格蘭區麻塞諸薩州的普利矛斯定居。在美國的第一個冬天,對這群人來說充滿了毀滅性;貧窮、糧食不足、繁重的工作,和極差的天氣狀況,使得這些新移民極易受到病魔的感染。在這段期間,新移民的總人數幾乎減少了一半。

清教徒與印地安人

隔年的春天,幸運之神降臨在清教徒身上。一位名叫Samoset的印地安人來到他們的定居地,並向他們介紹自己。過了幾個星期後,他又帶著另一位名為Squanto的印地安人一同回來。不久之後,清教徒們與印地安Wampanoag族變得十分親近,就連和酋長Massasoit也非常熟悉。清教徒和印地安人互相交換許許多多的禮物,並商妥了和平的共同居住模式。

印地安人教導清教徒如何捕魚、製造肥料、打獵和耕種適合於當地生長的農作物。他們首先栽種了玉蜀黍、豌豆和南瓜。1621年的秋天,清教徒享受了一場美麗充足的大豐收。為了慶祝美好的收成,清教徒邀請印地安人來參加他們的慶典,慶典中充滿了對大豐收的感謝。這一個慶典日後被視為歷史上的第一個感恩節。

感恩節:美國重要的三大節日之一

的確,清教徒們的心中應該充滿了感謝;他們應感謝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宗教信仰,感謝能度過美國新英格蘭區嚴酷的冬季,並感謝印地安人將知識傳給他,使他們成功地獲得了大豐收。

這是美國感恩節最初的歷史。這項傳統很快地從最早的殖民地普利矛斯,散佈到之後新英格蘭區的各個聚居地。

經過了美國大革命以及獨立戰爭,早期的英國殖民,或稱為新美國人(newly Americans)又從當中找到了更多慶祝感恩節的理由。他們感謝在對抗英國戰爭中,獲得勝利的的同胞們。

西元1789年,華盛頓總統宣佈將11月26日訂為感恩節。西元1863年,林肯總統聲明,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的日子,並讚揚仁慈的祖先」。之後一直沿用至今,期間只在羅斯福總統任內變動過一次,那是為了延長聖誕假期的購物潮,而提前至第三個星期四,之後仍回到11月最後一個禮拜四的習俗。

如今,美國人仍舊自豪地慶祝感恩節。這個習俗嚴然地成為了美國的傳統。感恩節、聖誕節和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並列為美國三個最重要的節日。

感恩節這一天,總是伴隨著一個巨大的盛宴。筵席裡總是包括了大的烤火雞、蜜汁火腿、光滑的蕃薯、填塞於火雞腹中的餡料、奶油玉米和馬鈴薯泥。對很多家庭來說,為這場盛宴作準備是一個聚集家人的好時機。當然每一個家庭也都聚在一起感謝上帝的賜福。

感恩節這一天,所有的美國人都感到十分的開心呢!

責任編輯: 輕描淡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