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對真書、草、行主體書法造詣都很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身長七尺有餘約為(1.83米),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
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集序》等。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聖」。其中,王羲之書寫的《蘭亭集序》為書家所敬仰,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對真書、草、行主體書法造詣都很深。今人劉鐸對王羲之的書法曾稱讚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蘭亭序》是東晉右軍將軍王羲之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筆,記述了他與當朝眾多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雅集蘭亭、修稧事也的壯觀景象,抒發了他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歎。崇山峻嶺之下,茂林修竹之邊,乘帶酒意,揮毫潑墨,為眾人詩賦草成序文,文章清新優美,書法遒健飄逸。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王羲之因此也被後世尊為「書聖」。
後人在研究其書法藝術時讚譽頗多:「點畫秀美,行氣流暢」,「清風出袖,明月入懷」,「飄若遊雲,嬌若驚蛇」,「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確實如此,傳說王羲之以後也曾再書《蘭亭序》,但均遜色於原作,所以《蘭亭序》原稿一直為王羲之視為傳家之寶,為王氏後代收藏,傳至王羲之第七代時,被唐太宗李世民取得。唐太宗得到《蘭亭序》後,曾詔名手趙模、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鉤摹數個亂真副本,分賜親貴近臣,之後民間也廣為臨摹,但無一勝過王的原作。所以,《蘭亭序》的真跡被唐太宗視為稀世珍品而最終殉葬,這更讓後世對《蘭亭序》原作崇敬不已,冠以中國書法第一帖的美名實在無可爭議。
責任編輯: 飄蓬徜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