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在美國踢足球(圖)

 2016-11-21 06:4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踢足球的少年(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11月21日訊】我第一次親歷比分懸殊的比賽,是兒子在一家室內足球俱樂部踢球的時候。那時兒子剛滿八歲,因為懼怕美國南方烈日的暴晒,我們只讓他參加連續兩個夏天的室內足球訓練。換句話說,就是把他作為一朵溫室裡的鮮花來栽培。

為慶祝當年的獨立日,更為了盡快提高花朵們的競技水平,教練特地邀請當地一家專業水平的同齡球隊來比賽。不用說,在專業水平的打壓下,兒子的球隊立馬被砍瓜切菜,半場不到就被灌了五個球。不料下半場易邊時,裁判示意兒子的球隊可以增加一名球員,於是場上還一度形成了8對7的優勢局面(比賽本身是少年足球的七人制)。

可惜技不如人的溫室花朵們,縱有;;;;「黑哨;;;;」也幫不了忙,很快輸球就達到了兩位數。於是裁判再次公然偏袒,允許兒子球隊的場上隊員增加到九人,總算幫弱隊保住了面子,沒有再繼續丟球。

我問場邊一名家長,崇尚公平競爭的自由社會,為何有如此慷慨的遊戲規則?他說因為兒子所在的球隊只屬於健身性質,在與以競技為目的的專業隊比賽中,肯定要吃大虧。這是不得已的保留面子的人道措施,以免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受到挫折。

比賽後我找教練細聊,才第一次理解到美國少兒足球的基本分類。所謂健身性球隊(Recreational Team),主要著眼於培養孩子對足球的興趣,同時以鍛練身體為首要目標;而專業性質的競技性球隊(Competitive Team),則旨在提高球員的技戰術水平,最終目的是為了贏得比賽勝利。

兩者之間有許多區別,比如註冊費用的高低、有無試訓的要求、有無教練必須取得執照的要求、有無傷病保險的要求等等。但最關鍵的一點是,健身性球隊的教練必須堅持平均分配球員上場時間的原則;而在競技性球隊中,每位小球員必須通過自身努力來贏得上場比賽的時間。

進入專業球隊

大約琢磨到我望子成龍的心態,也基於兒子相對突出的表現,教練主動向我表示,他可以推薦兒子去專業球隊試訓。兩個月以後,兒子順利通過專業隊試訓,成為本地足球俱樂部U10(少年組十歲以下)球隊中的左邊衛。

當年U10少年男隊有三位教練,名曰專業水平,實際也是全職工作之外、利用各自的業餘時間取得足球執教證書的孩子他爹。一名美術設計師,一名房屋中介,一名零售經理,三個中年男人一起負責二十多名小孩的足球萌芽和起飛。每年秋、春兩個賽季期間,週二和週四下午放學後進行三個小時的集訓,週末在本地或赴外地參加一些正式比賽。

自那以後,我們一家人的工作重心開始圍著足球運轉,每天下午提前溜號成了我的家常便飯。尤其在週末,多數時候都是在旅館房間、汽車裡和球場邊度過。因為美國南方人口密度稀少,為了與水平相當的球隊切磋,通常要奔赴幾個小時車程以外的城市參賽。小石城、達拉斯、孟菲斯、堪薩斯城、俄克拉荷馬城、聖路易斯等周圍五、六百公里範圍內的城市,一個賽季下來基本要跑上一圈。

有時賽程安排比較幸運,比如第一場比賽在週六中午十二點以後,那麼基本可以一大早從家裡出發奔赴賽場,以免提前在旅館耗上一夜。這裡所謂的一大早,也就是四、五點鐘把兒子叫醒,再把他塞進車後座睡上幾個鐘頭,直到抵達賽場一覺自然睡醒,他就可以直接上場歸隊熱身了。

美國民間競技文化

兒子在俱樂部前前後後一共踢了三年半,輸球贏球大致五五開,大大小小的獎盃獎章也塞滿了一抽屜。不過現在回想起來,我記憶最深刻的,倒不是關於比賽輸贏,也不關乎進球失球,而是凸顯美國民間競技文化的的幾樁實實在在的小事。

我們當地這家足球俱樂部成立於1994年,亦即借美國舉辦世界盃的東風而在各地破土的成百上千家草根俱樂部之一。百分之百的白手起家,沒拿過政府的一毛錢補貼。

當時市郊一家企業有幾畝閑置的草坪,老闆主動租借給俱樂部,以二十五年為期,只象徵性地收取一美元的租金。俱樂部藉此開墾出七、八個標準的比賽場地,大致滿足十個年齡組二十多支少年男女球隊的日常訓練要求。除了每位球員每年六百多美元的會費,俱樂部主要靠舉辦邀請賽(藉此可拉企業贊助,以及出售飲料食物等)來進行創收。

每個賽季裡,俱樂部會舉辦一兩次邀請賽,這也是足球家長們最忙乎的時候。因為除去俱樂部主席,其他所有教練都是不拿薪水的兼職人員,每支球隊的實際日常管理、註冊參賽、甚至募捐,全靠家長們合力來完成。

我第一次參與邀請賽的組織工作,以為自己拉到一小筆贊助就萬事大吉了,誰知麻煩盡在後頭。因為一般有來自周邊的一百多支隊伍參賽,每位球員加上父母以及兄弟姊妹,也就是四、五千人以上的規模。全部比賽要在週末的兩天內舉行,不僅需要極度周密地安排場地和賽程,而且供水進貨、搭臺泊車、打掃廁所,也必須由家長承擔。

事實上,當兒子第一次在主場踢滿六十分鐘的全場時,我有一半時間是在廁所為他們遠程加油——主要是每隔十五分鐘要去廁所清理廢紙垃圾,並負責衛生卷紙的充分供應,否則一天下來後果不堪設想。

還有一次邀請賽中,為了多讓小球員增加實戰經驗,教練們決定把球隊一分為二,組成藍、白兩支隊伍參賽。循環比賽到最後一輪時,藍隊積分領先,白隊則不幸墊底。這時同組其他球隊已比賽完畢,大家作壁上觀,基本認定這場兄弟內鬥的結果,不外乎保證藍隊順利拔得頭籌而已。

面對十歲出頭的小球員們,教練一方面直言不諱奪冠的雄心,另一方面則鼓勵所有隊員盡力發揮,就是要在這種知己知彼的情況下,把孩子們的競技潛力發掘出來。最後,兒子當時所在的白隊,居然破釜沉舟把藍隊拉下馬來。兩支隊伍竭盡全力拼出來的結果,硬是讓第三者漁翁得利,捧走了冠軍獎盃。

距三個半小時車程的堪薩斯城,是我們去得最多的比賽城市。因為當地俱樂部有第一流的場地,先進的排水設施保證每次大雨之後,數分鐘內就能立馬進行比賽。

有一年聖誕的邀請賽適逢大雪,主辦方聲稱場地下安裝有迅速化雪的散熱器,不會影響比賽進程,所以他們把賽程安排得十分緊密。兒子球隊星期六最後一場小組賽在晚上八點結束,而星期天的淘汰賽竟也安排在早上八點開球。

更要命的是,星期六賽程結束時,小組內三支球隊大小積分完全雷同,必須通過互罰點球才能決定第二天的比賽順序。於是組委會臨時開會,決定星期天早上七點整,三支隊伍全部拉到場參加點球大賽。後來的結果是我們輸了點球,不得不在雪地裡等到十一點鐘參加附加賽。再後來的比賽細節已經不太記得清,反正回到家裡的時間,差不多已是午夜時分。

幾年日晒雨淋的磨練下來,兒子的身體素質提高不少,當然足球水平再上層樓的空間也相當寬闊。在他們應當進入U13年齡段那一年,由於必須實施十一人的成人賽制了,最起碼要有十八名球員通過試訓,才能組成一支穩定的隊伍。

令人惋惜的是,十三歲這個年齡段,也是美國中學生競技體育分流最嚴重的階段,許多具備踢球天賦和紮實技能的球員,最終都忍痛割愛足球,選擇了更有市場發展潛力的橄欖球、棒球或籃球,來作為高中階段的專項發展。教練組在經過一個暑假的奔波和遊說後,仍然湊不齊一支完整的球隊,只能宣布球隊解散。

在十三歲生日過後,兒子也正式作出挂靴的決定,選擇了別的體育項目從頭再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海觀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