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敬佛種下善緣!古代皇帝崇尚佛法的事跡(圖)

 2016-11-13 12: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曾有許多地位高貴者,捨棄財富與地位,只為在佛陀的門下修行。(圖片來源:Pixabay)

在幾千年以來,佛陀的教法一直興盛不衰,並且世間上有很多地位高貴和知識豐富的人,捨棄了富可敵國的家產、顯赫的地位和權勢,精進地在佛的教法下修持。

在以前漫長的佛法傳播歷史中,有無數的大德高僧和護法居士,不顧自己的一切,在對各種邪知邪說的鬥爭以及佛法弘揚的各個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古今也有許多傑出人物如一些帝王將相,國家元首,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同樣崇敬佛法中的高僧智慧和高尚品德。

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認為,學佛是一種低層次的盲目行為。在末法時期的今天,出現這種想法,也不足為怪,但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從歷史上看,印度、藏地、漢地的歷代帝王,對佛教都非常推崇。比如從印度聖境來說,樂行王、影勝王、阿百王三大貝拉王,以及三十七代暫扎王,都致力於弘法利生事業;在藏地從拉脫脫日王到極樂五代的赤熱巴巾的歷代國王,也都身體力行,弘揚佛法(詳細可參閱《青史》、《紅史》和《白史》)。

在漢地,自從西漢佛法傳入後、二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排斥佛教的國王只有三武一宗四位,其餘的都致力於佛教的弘揚。

現摘錄數則漢地皇帝,出家、學佛、洪法的事實,介紹如下:

一、

北朝時,南朝的梁武帝虔誠事佛,以佛法治國,並拜法雲、雲光、寶志三大高僧為師。他的皇后雖然美麗,卻嫉妒心強,又誹謗三寶,年青時即死去,墮為巨蟒,託夢給梁武帝:請求超度;因此,梁武帝依據佛經,著成十卷懺法(俗稱《梁皇寶懺》,此書直至今天仍盛行不衰)。又在造完水陸大齋的儀軌後,梁武帝手捧儀軌,跪在佛前,極其虔誠地祈禱:「若儀軌合乎聖理,則使佛前燈火不點自明,否則燈火仍舊黑暗。」說完拜下,剎那間,燈火通明。

又,梁武帝在惠約禪師前,受了菩薩戒,當時向禪師頂禮時,請禪師向外保密。於是,禪師也合掌,入於凈瓶中,後又化為五彩雲朵,而出淨瓶。禪師也請武帝向外保密。梁武帝堅持日中一食,並從大乘菩薩戒出發,發心斷除酒肉,詔示全國僧人都斷肉食素,使素食成為流傳至今的漢地佛教一大優秀傳統。

梁武帝還三次捨身寺廟,講經說法。

二、

佛祖涅槃後,中國的漢武帝,開闢了西域交通。至南北朝時,梁武帝派遣幾個使者,至西域訪求佛法。他們隨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經書和佛像。

梁武帝瀏覽了兩卷經文,就聲言要皈依佛門。他成了中國第一個信佛的皇帝。此人是蕭何的第二十五代世孫,俗名蕭衍。後來,他度了很多人出家為僧,建佛塔,造佛寺,塑像裝金。這還不算,他自己還披上袈裟,手持金缽,上座講《放光般若經》。儼然一個佛門大法師。

三、

隋文帝小時,由智仙神尼,把綻扶養長大。後來在南京棲霞山造塔,回向智仙神尼,塔中銘文說:「菩薩戒佛弟子大隋皇帝堅,敬白十方一切三寶……」。同時,在全國各地落成了三十多座佛塔。各地都有瑞應奏聞,隋文帝感慨地說:「佛法重興,立舍利塔,必有感應。」隋文帝因為喜好佛法,又好食麻豆,故曾自稱:「恍然若覺自己的前身是出家人。」

四、

二十多歲登上皇位的唐高宗,自小便受菩薩戒,與其父親唐太宗一樣推動佛教事業,禮敬玄奘法師等有道高僧,並經過辯論後,決定:出家人不用頂禮國君。

五、

唐肅宗在登基初,即請一百多位出家人,在行宮朝夕誦經,祈禱國泰民安。乾元年中,詔請密宗大師不空,於內宮建道場修護摩法,為皇帝授轉輪王七寶灌頂,並詔令天下:各州郡建立放生池,共建有八十一所。

六、

中唐時的唐宣宗,在登位前,也曾出家多年﹔唐代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曾是七代帝王之師﹔元朝的撒迦班智達、八思巴等,也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國師﹔明太祖朱元璋起義前,也做了八年的沙彌。

此外,朱元璋的嫡孫建文帝,登基後,因被其叔父奪去皇位,而出家直至命終。如此事例,俯拾皆是,恐繁不錄。歷代貴為天子者,尚如是尊重佛法,今日諸不信者,憑什麼認為學佛只是低層次的盲目行為呢?

安世高,原是安息國的太子,後把王位讓與其叔,自己出家為僧,於紀元148年來華,是中國佛教譯經事業的奠基人。

七、

九華山地藏菩薩金喬覺,原為古新羅(即今韓國)的王子,於紀元741年,來華弘揚佛法。人們稱其為地藏王菩薩化身,故其駐錫地九華山,遂作為地藏王菩薩道場,而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八、

五代時吳越王錢布繆(852—932年),小時曾受高僧洪堙指點,發達後見洪堙必跪拜,稱自己為弟子,並大興佛教,使人心向善,安居樂業。

九、

唐代開國君主唐太宗,也曾感嘆:「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帝王將相所易為。(出家當和尚是男子漢大丈夫的高潔行為,即使是帝王將相想做,也不是容易做得到的。)」

十、

南宋皇帝趙顯,四歲時即登基,後來宋朝被元軍所滅。等到趙顯長到十八歲懂事的時候,由於親眼目睹了人生無常的幻滅的道理,作為一個堂堂的大宋皇帝,他並沒有去執迷於諸如復國之類的大夢,而是決心走上一條追求真理,徹底解脫的學佛大道。他毅然出家到了西藏的薩迦大寺,潛心於佛法的修證。

這樣,不僅消除了當時元朝皇帝為絕後患、而想剷除他的念頭,並且他也從孜孜於佛法的修學中,獲得了超越世間的無上快樂,最終成為了藏漢佛經的翻譯大師。

西藏人民,至今還在懷念趙顯、這位佛門中的帝王高僧。

十一、

梁武帝出身高門,博學多才,著作等身,對儒學、佛學,尤其精通。
他勤於政務,「冬月四更競,即起視事,執筆觸寒,手為皴裂。」

他能活到八十六歲,主要得益於儉樸的生活作風。受佛教的影響,他從來不吃山珍海味,只吃菜羹、粗飯,而且每天只吃一頓。他穿的是布衣,帽子三年一換,被子兩年一易。「後宮貴妃以下,衣不曳地。性不飲酒,非宗廟祭祀、大饗宴及諸法事,未嘗作樂。」

他對臣下說:「朕絕房室三十餘年,至於居處,不過一床之地;雕飾之物,不入於宮,受生不飲酒,不好音聲,朝中曲宴,未嘗奏樂。日常一食,昔腰腹過於十圍,今之瘦削裁二尺餘,舊帶猶存。」

身為帝王,梁武帝能夠捨棄幾乎所有的物質享受,過著一種粗茶淡飲的儉樸生活,不能不讓人佩服。

(待續)

責任編輯: 清淨有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