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新經濟數據亮麗 經濟學家質疑(圖)


中國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經濟第三季度繼續以6.7%的速度增長。(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6年10月23日訊】中國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經濟第三季度繼續以6.7%的速度增長。有海外經濟學家對中國官方公布的連續保持同樣增長速度的數據提出質疑,因為中國官員經常為政治考慮而改寫經濟數據

在德國的透明國際組織的亞太事務負責人廖然,就中國官方經濟增長數據存在被「人工製造」的現象分析說:

「李克強不信任中國的經濟的統計數據這點,早已就是個公開的秘密。在中國有個流行說法,‘數據造官員, 官員造數據’。各級政府的官員都會設法美化各種數據,以此美化自己的政績。」

報導說,中國官方宣布的失業率自2002年以來一直保持在4%和4.3%之間。然而,美國一家非營利智囊機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2002年至2009年間的實際平均失業率接近11%。但中國國家統計局沒有答覆《華爾街日報》要求置評的請求,但在過去,該機構曾聲稱它的計算方法是健全的,符合全球公認的標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和很多經濟學家都敦促中國政府取消人為機制,並稱這種做法會導致財政刺激規模過大,從而催生出製造業的產能過剩以及債務。

凱投宏觀 (Capital Economics Pte) 的經濟學家朱利安-普理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 表示,經濟增速連續三個季度都保持在6.7%這個不變的水平,這實在令人不可置信。中國當局顯然在對經濟增長數據進行相當程度的美化。即使按照中國的標準,這似乎也是一種更新水平的人造的穩定。中國第三季度的增速可能超過了6.7%,而第一季度的數據則比這個低一點兒。

中國數據的不真實性多年來一直是海外經濟人士關注的問題,例如去年9月18日,英國《金融時報》就曾發表其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的一篇題為「中國經濟數據虛實難辨」的文章,作者表達了國際經濟金融界對中國數據造假問題的關注,他說,外界早已習慣了中國製造的各種假貨,但如果一些最基本的數據也是假的,那將怎麼辦呢?如果中國的GDP數據根本不像被吹噓的那麼高,結果會怎樣呢?

中國最新經濟數據亮麗 經濟專家警示風險

中國金融專家利蘭德.米勒(Leland Miller)是研究中國經濟的私人調研機構中國褐皮書國際(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的董事長。他說:「與去年人們過於恐慌,對中國過於擔憂不同,我認為,現在讓人擔憂的事情是,人們看了這些新聞頭條的經濟增長數字之後,他們的態度180度轉變:他們變得盲目樂觀,認為也許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不用擔心中國經濟了。」

米勒說,一些投資者可能認為,在明年秋天的中共十九大到來之前,中國共產黨政府肯定會確保經濟繼續穩定向好。他說,這種過於樂觀的情緒非常危險。他指出,根據他的機構對中國數千家企業做的全面調研,支撐中國第三季度經濟「穩定」增長的支柱實際上是脆弱的。

他說:「我們看到,利潤減少,現金流嚴重惡化。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動力也與第二季度有很大不同。第二季度服務業的表現更強。但在第三季度,經濟增長動力都是舊的經濟增長動力——製造業、地產和大宗商品,這些是中國聲稱要通過經濟轉型不再依賴的部門。」

他尤其警示中國的地產泡沫。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房價再度飆升。中國統計局早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份的新房房價環比最高漲幅達5.6%,二手房的最高漲幅也高達4.5%。中國第三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房地產投資在前9個月增速加快,房屋銷售攀升。

為抑制房價過快增長,中國一線城市和主要二線城市從10月初開始出臺一系列調控政策。米勒說,為樓市降溫並不容易。他說:「他們會儘可能做到最好,但是沒有人能夠非常溫和地壓縮地產泡沫,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過度反應。」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研究分析師黃子璇說,房地產一直是中國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牽涉到水泥、鋼鐵和建築材料等眾多部門;如果中國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則會對中國的國民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

中國樓市的瘋狂也引發了人們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債務的擔憂。米勒說,中國褐皮書國際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地產的現金流狀況在第三季度嚴重惡化,而由此導致的便是新一輪的大規模借貸。

在此之前,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已經對中國的債務水平發出警告。9月,國際清算銀行警告說,中國的銀行系統在未來幾年面臨風險。

米勒說,第三季度的中國經濟確實有一些積極面,但是他認為,不是要等到中國經濟即將出現危機或硬著陸的時候,才能告誡投資者不要過於樂觀。他表示,不管之後發生什麼,中國的官方數據都會是光鮮亮麗的,但是如果過度強調數據所顯示出的「平穩」,而忽視掉問題,那麼等問題到來時讓人猝不及防,則會造成更大的損害。

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顯著放緩是不可避免的,而中國能夠做的就是確保轉型成為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