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幕】中南海發布重要文件 將再現歷史驚人相似一幕
【看中國2016年10月21日訊】中國經濟下行,企業債務高企,不斷發生的違約事件讓銀行業不良貸款額飆升,危機已經瀕臨爆發。官方發布債權轉股權方案,這給銀行業帶來了喘息時間。但同時也出現質疑的聲音,認為這容易成為企業逃廢債和「甩包袱」的新方式。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披露,已印發《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
該文件開篇寫道:中國企業槓桿率高企,債務規模增長過快,企業債務負擔不斷加重。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背景下,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加劇,一定程度上導致債務風險上升。文件提出,銀行將債權轉為股權應通過向實施機構操作,實施機構不限於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還包括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銀行的所屬機構等多種類型。受經濟下行、產能過剩。
投資回報率惡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債券違約事件從2015年以來顯著增多,國企正在上升為信用風險的主要來源,成為信用債市場最大的「雷區」。中國確實已經到了需要用「債轉股」給國企續命,讓銀行喘息的時候了。回顧十幾年前的那一輪債轉股,實施過程中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爭相實施債轉股,一些企業藉機逃廢債。最終由財政為部分債務和損失買單,繼而將損失轉嫁給全體國民。
正因如此,一些地方政府以及產能過剩的企業將債轉股視為「重生良機」。由此引發了各種擔心:地方政府會不會給欠債企業特殊關照?會不會令企業和銀行產生利益輸送?中國經濟下行,企業債務高企。據估算,前十大鋼鐵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約為71%,前十大煤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約為65%。但是綜合來看,實際資產負債率更高。
不斷發生的違約事件讓銀行業不良貸款額飆升,危機已經瀕臨爆發。中國大型銀行正沖銷大量不良貸款以清理資產負債表,尋求在經濟放緩背景下提高未來的盈利能力。今年上半年,四大國有銀行共計沖銷不良貸款1303億元,同比增加44%。如果債轉股完全通過市場化來運作,那麼很顯然最終將由資本市場來幫助銀行實現退出,這個過程對銀行而言也會更為艱難。
(觀看更多中國內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