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工會是破壞企業的「小三」

【看中國2016年10月18日訊】臺灣兆豐銀行的紐約分行因違反美國反洗錢法而被罰57億台幣,被檢調機關徹查,該銀行主管等被解雇和求償。但兆豐銀行的工會卻站出來指責媒體,說批評聲音損害兆豐。工會理應捍衛的,是員工權益,不應站在資方(尤其是造成銀行重大損失的老闆)一邊。兆豐工會的反常反應,更引起人們對工會角色和功能的質疑。

在西方民主國家的市場經濟運作中,從本質和效果上來說,工會都是一支破壞性的力量。哪裡的工會勢力強大,哪裡的經濟就會遭殃。

例如在美洲大陸,工會勢力最強的是委內瑞拉,可這個國家已經被工會等左派勢力破壞到破產邊緣,通貨膨脹率高達808%(全球最高),對美元的官方匯率是6.35%,但黑市是890%,債臺高筑,民不聊生,連買日用品都得排長隊,在今天這個時代!

在歐洲大陸,工會勢力最大的是希臘,這個歐洲國家也被包括工會在內的左傾力量自殘到遍體鱗傷,成為歐盟中經濟最糟、最接近崩盤的國家。

而歐洲和美洲大陸的另兩個國家英美,恰恰都因為抑制工會勢力發展,工會成員大幅萎縮,而各自成為在歐洲和美洲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之一。

英國在八十年代撒切爾夫人擔任首相時,不僅強力抑制工會,甚至跟這種左翼勢力直接對抗;在工會用大罷工等阻止撒切爾首相的民營化、市場化改革時,撒切爾夫人毅然動用警力保護要上班的工人,最後打敗了工會。使當時有1300多萬會員的工會,減少了400萬,近三分之一。英國之所以後來成為整個歐洲經濟最好的國家之一,與撒切爾首相當年把國營企業私有化、全力推行市場經濟、大幅減稅(最高稅率從83%減至40%,一下子砍去43個百分點)、削弱馬克思主義者主導的工會勢力有直接的關係,或者說是碩果。

在當時的美國也是同樣,信奉保守主義的里根總統,與撒切爾夫人聯手,推行被稱為「緊身衣」的政府瘦身(小政府)經濟改革,也是大幅減稅(個人最高稅率從71%減至29%,一下子砍去42個百分點),同時遏阻反對這種改革的左翼工會勢力,結果給美國帶來連續110個月的經濟擴張期(蓬勃發展)。

在美國,全國性工會組織勞聯產聯,在上世紀高峰時,工會成員佔就業人數的30%,近年則一路下降,1980年降至20.1%,到2013年,只佔11%(約1,300萬人),多數是在國營領域,在私營企業只佔7%。

即使在私營企業中,通過對比,也可清晰看出工會的破壞力量,或者說正負效果。幾年前,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面臨破產危機。主要是因為工會多次罷工等,把工人的福利增至企業無法承受的地步。例如通用汽車公司,2006年時的工人平均時薪(包括福利等)就高達73點26美元(中國車廠工人每小時一點五美元),其中超過33美元(佔46%)是福利開支(包括牙醫、眼睛等各項醫療保險,人身保險,退休金,還有名目繁多的補助等)。而在美國設廠的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每產一輛車的工人醫療保險開支,才是通用公司的十分之一(2007年)。

美國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已超過78歲),大量退休而領取高額福利的汽車工人,就成為公司的不可承受之重。在通用,現役工人和退休員工的比例,已達一比四(現役工7.3萬,退休人員29.1萬,加上其家屬,約百萬)。

在2007年,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工人的平均年薪已達14萬美元,而同年的美國大學教授平均年薪才是9.6萬。普遍學歷是中學畢業的汽車工人的年薪不僅遠超過大學教授,更超過絕大多數的美國人。所以三大汽車公司要破產是必然的。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962年由山姆.沃爾頓夫婦在美國鄉下小鎮白手起家創辦、後來成為全美連鎖店的沃爾瑪(Wal-Mart)。其創辦人早就指出工會是一股「分裂的力量,會使公司喪失競爭力」,所以沃爾瑪從一開始就拒絕工會,至今他們在美國的四千家連鎖店,沒有一個有工會。招募員工時的條件就有不加入也不組織工會這一條。現在沃爾瑪員工在美國有160萬(超過140萬的美軍數量)、全球愈210萬員工,是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8500家分店),2009年淨利潤為258億美元,是美國《財富》雜誌2015年評選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行榜的第1名。

為什麼同樣是民營的,三大汽車公司和沃爾瑪差別這樣大?美國一家汽車公司的負責人曾形象地說,企業和工人,就像場婚姻,只有兩者親密無間、齊心協力,才能發展壯大。但如果中間夾了個「工會」,就像一場婚姻中有個插足的第三者(小三),情況一定會糟糕。因為這個「第三者」動不動就組織罷工,逼迫企業讓步,讓工人拿到更高福利和工薪,還不許企業解雇工人。這樣企業就無法在市場經濟中有競爭能力,被同行打敗而出局就是遲早的事。

工會勢力不僅損害自由市場,導致無法公平競爭,也由於它擁有權力和金錢而嚴重腐敗。像美國汽車工會,每年僅會費收入就有二億美元,即使近年會員減少,他們仍有數十億美金的資產。曾有報導說,美國工會的一個總部,設在紐約曼哈頓第六大道的最昂貴的大廈頂樓,全是大理石地面,裝潢相當奢華。新澤西州一個工會主席的年薪超過40萬美元,是當時克林頓總統年薪的一倍多。

那麼如果沒有工會,一旦資方壓榨勞工,怎麼解決?這有兩種方式,一是國家有《勞工法》,可以通過法律渠道(到法庭告資方)解決;二是可以「解雇」資方。你辭職不幹了,到其它地方高就;只要你有本事,就會有更多、更好的機會,只要是市場經濟的就業環境。這樣,通過資方和勞工雙向的可以自由解雇對方,形成一支流動性的失業隊伍(零失業對自由經濟不利),才更有利促進經濟競爭、促使個人發奮努力,在自由選擇環境下,最後得利的是資方和勞工雙方。而資方一味地遷就工會,尤其是在不合理的罷工威脅下讓步妥協,不僅會使企業陷入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那種困境,也會養出一批不願為發奮努力卻坐享優厚待遇的員工。於是「小三」們,把三大變成三小,最後從競爭中被淘汰。

兆豐銀行的醜聞,工會的異常表現,都再次凸顯出臺灣整體經濟的國營化和左傾主導的問題嚴重,迫切需要改革。不僅兆豐,臺灣的八大公股為主的行庫(銀行和金控)都存在因國營而導致的官僚化、腐敗機會加大、缺乏效率、工會坐大等等弊端。兆豐,是不祥之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曹長青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