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從聖人之難看供養的功德

作者:李曉徑  2016-10-13 2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孔子與弟子顏回。(網路圖片)

世間魚龍混雜,人心險惡,道魔同傳,能珍惜正法正教、心存正信的人實在太少了!耶穌被人釘在十字架上,基督教在歷史上曾被迫害三百年。聖人來世間傳法傳道,教化眾生,卻往往遭遇種種困苦,只為救蒼生永脫苦海。甚至終其一生,都很艱難。

(一)

據《釋迦牟尼佛》記載,有一個舍衛國,是波斯匿王所統治的。那國有一位首席大臣,名叫須達,或稱須達多。他的財產豐厚,樂善好施,出自天性,救濟貧孤。有一次他有緣到了精舍,見佛的金身晃耀,威神巍巍,便求佛「垂降我國,開化一切。」

佛告訴他道:「出家人的起居行道,和世俗不同,不能住在俗家,那裡沒有精舍,怎樣居住?」須達毅然道:「弟子即當建造廣大的精舍,願佛屈駕化導。」於是,他就令每隔二十里建一亭舍,配備飲食,留人侍奉,直到舍衛國為止。既到本國,每日和舍利弗案行諸地,這個地點要離市不遠,便於乞食,而又要寂靜清閑,沒有喧鬧。最後,以鋪金滿地的代價,請祗陀王子出讓了花園。這就是祗園精舍。

一天,舍利弗和須達在園中執繩量地,尊者微微一笑,長者問故,尊者道:「你為佛造精舍尚未完成,可是,以此善因,天上的宮殿,卻先為你造成了。」即以道力,使須達自己看見。

《釋迦牟尼佛》還記載,悉達多太子曾經獨修苦行六年,身形消瘦、有如枯木。他走到在尼邊河邊,有兩個牧牛的女子,在河邊牧牛。見了太子,心生敬仰,於是做了一碗乳糜,禮拜奉獻。太子恢復體力,終於在菩提樹下降魔成道。

悉達多放下太子的尊位,出家修行。而他身後,佛弟子也都是化緣修行(專業修煉),出家要飯。釋迦說,給僧人一口飯吃是功德無量的事!

其實,給修煉人一口飯吃,或者是對修煉人的供養,體現了世人對神佛的正信,也種下了自己將來修佛的機緣。

釋迦在世度人時,還遇到過種種外道的干擾,破壞正信和修佛之事。

(二)

孔子落難

孔子在世時一生奔波,晚年周遊列國,但他的主張卻不被君主採納。《孔子家語.在厄》記載,楚昭王聘請孔子到楚國去,孔子去拜謝楚昭王,途中經過陳國和蔡國。陳國、蔡國的大夫一起謀劃說:「孔子是位聖賢,他所譏諷批評的都切中諸侯的問題,如果被楚國聘用,那我們陳國、蔡國就危險了。」於是派兵阻攔孔子。

孔子受困於陳、蔡之地,跟隨的人七天斷糧,跟隨他的人都病倒了。「孔子愈慷慨講誦,弦歌不衰」這時孔子更加慷慨激昂地講授學問,用琴瑟伴奏不停地唱歌。並問他的學生:「《詩經》上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徘徊在曠野中』,我的道不對嗎?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呢?」

子路面帶怨氣,說:「老師您積累德行心懷仁義,推行您的主張已經很長時間了,怎麼處境如此困窮呢?」

孔子說:「由啊,你還不懂得啊!我來告訴你。你以為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人相信?那麼伯夷、叔齊就不會被餓死在首陽山上;你以為有智慧的人一定會被任用?那麼王子比干就不會被剖心;你以為忠心的人必定會有好報?那麼關龍逢就不會被殺;你以為忠言勸諫一定會被採納?那麼伍子胥就不會被迫自殺。遇不遇到賢明的君主,是時運的事;賢還是不賢,是才能的事。君子學識淵博深謀遠慮而時運不濟的人多了,何止是我呢!況且芝蘭生長在深林之中,不因為無人欣賞而不芳香;君子修養身心培養道德,不因為窮困而改變節操。如何做在於自身,是生是死在於命。晉國重耳之所以有稱霸之心,是因為困於曹衛;越王勾踐的稱霸之心,產生於會稽。所以說居於下位而無所憂慮的人,是思慮不遠;安身處世而安逸的人,是志向不大,怎能知道他的終始呢?」

子貢則說:「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您何不把您的道降低一些呢?

孔子說:「賜啊,好的農夫會種莊稼,不一定會收穫;好的工匠能做精巧的東西,不一定能順遂每個人的心;君子能修養他的道德學問,能治理國家,別人不一定能採納。現在不修養自己的道德學問而要求別人能採納,賜啊,這說明你的志向不遠大,思想不深遠啊。」

顏回對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醜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後見君子。」

只有顔回回答說:「老師的道太廣大了,天下也容不下。雖然如此,您還是竭力推行。世人不用,那是當權者的恥辱,您何必為此憂慮呢?不被採納才看出您是君子。」

孔子聽了高興地感嘆說:「你說得真對呀,顏家的兒子!假如你有很多錢,我就來給你當管家。」

顏回早死

聖人君子窮困而不潦倒。《論語.裡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說:「一位讀書人,立定了志向,發願學習修齊治平的仁道,假使對於粗惡的衣服和飲食,仍然感到羞恥難堪,就不足以和他談論仁道了!」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顏回是真正能夠做到「憂道不憂貧」、「謀道不謀食」的弟子,也是唯一多次受到孔子讚許的學生。

但是顏回在二十九歲,頭髮全白了,三十一歲過早地死去,孔子哭顏回哭得十分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回這個學生,學生們便一天天地親近起來,大家更加和睦了。」

魯哀公問孔子:「您的學生中誰是最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從不把脾氣發到別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不幸年紀輕輕就死了,現在沒有像顏回那樣好學的人了。」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