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為何集中火力猛攻美國大選?
【看中國2016年10月11日訊】中國官媒近日集中火力猛攻美國的大選,讓從未品嚐過大選滋味的中國人感到很滑稽!10月8日,《人民日報》署名章念生的記者率先發表來自美國的報導,稱美國民眾厭倦大選鬧劇——失望、失落、失信、失靈!
《人民日報》還發表了「鐘聲」的評論文章,抨擊美國2016年美國大選的兩黨候選人都深陷爭議,增強了選民的不滿情緒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文章說,種種怪象不僅凸顯美國政壇的窘迫,也直指美國政治制度弊端。「英國經濟學家馬丁.沃爾夫尖銳指出,不平等日益加劇,生產率增長日益放緩,民主制開始變得無法忍受,而資本主義也漸漸失去合法地位。」
文章稱長期以來,美國將其熱鬧非常的選舉標榜為制度優勢的象徵,甚至藉此對廣大發展中國家橫加指責。然而,選舉的意義在於為解決事關國家發展的嚴峻現實問題注入推動力,政治人物的使命在於有效治理國家而不是只在搞競選方面成為高手。美國「民主教師爺」的超級自信與傲慢該收起來了。
新華社直指這次美國大選是「『作弊制度』代表者的『互撕』」。認為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過程漫長、環節複雜,激烈的選戰成為各種制度弊端、種族矛盾、社會裂痕的大曝光。
《環球時報》發表題為《美式選舉的比較優勢看來耗盡了》的社評。社評拿美國大選中的兩黨候選人的醜聞說事,社評說:「西方政治制度上的比較優勢幾乎耗盡了,它們的弊端逐漸浮上水面。政黨惡鬥圍繞選票愈演愈烈,直到演變為西方國家政治的主軸。」何為惡鬥?《環球時報》解釋為:猛抖醜聞、「向對方潑髒水」 、「互撕」 。
不可否認,美國大選確實存在許多問題,但這不等於中國的選舉模式值得借鑒,美國大選看上去很亂,媒體把候選人的醜聞都暴露出來,讓候選人斯文掃地,但最終美國的大選還是由大多數民眾來決定誰當總統。美國民眾起碼可以厭倦大選,說明美國大選是全民可以參與的遊戲,不像有些國家候選人咋出來的都不知道。
美國大選至少還有公開的競爭對手,媒體可以對他們進行無情的抨擊和監督,民眾有知情權、有選擇權,這是美式民主的本質。反觀我們這邊,官員只要不出事,都偽裝得很好!一旦被查處被清算,個個都是十惡不赦的大老虎大貪官,究竟誰優誰劣?只有比較才能明白。
十八大以來,中國己有上百名省部級高官以及數十名軍級高官因貪腐而落馬,被查處的廳局級官員和縣處級官員更是數不勝數,這些官員在位掌權時,幾乎都在不擇手段瘋狂斂財,也幾乎都把巨額財富和妻兒親屬轉移到了西方資本主義的老巢。人們要想知道官員的財產,只有等到官員因腐敗落馬才有可能。現行體制的神奇之處是官員在位掌權時,從來不對外公開財產,只有被抓被關被審之後才會不經意透露一點蛛絲馬跡。
任何一個正常健康的社會,官位的補缺本應該通過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可是在我們這裡,官員的提拔任免變成了簡單有效的權錢交易,如今曝光的買官賣官案例,不過只是冰山之一角!官員的選拔任用,據說有一套完備細緻甚至堪稱嚴格的工作程序,包括民主推薦、組織推薦、考察、討論、決定、依法推薦提名和民主協商直到任職。但在這個所謂完備的流程中,選拔只是一種形式,官員的升遷只剩下二種途徑,一種是朝廷有人好做官,一種是有錢使得鬼推磨。
幾乎人人拿錢買官意味著官場政治生態全面惡化,幹部選拔監督機制形同虛設,從上到下幾乎徹底潰爛!正是這種弱不禁風的選拔和監管機制,才使得官場充斥著一大堆庸官惡官,大凡背景過硬的官員一旦掌權,自然只聽命於提撥之人,而花錢買官的官員,又會以幾乎相同的手法,向下級官員繼續轉賣官位抑或瘋狂搜刮民財,並以快捷的方式收回買官「成本」。
中國官媒隔岸觀火,嘲笑大洋彼岸的美國大選,甚至抨擊美國的制度,將美國的制度放在顯微鏡下解剖,都是不正常的。美國大選是美國的內政,好與壞其實都是人家的遊戲,中國官媒最該關心的是國內民眾最關心的事,包括諸如何時出臺陽光法案制度反腐民主選舉等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