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得一顆平常心(圖)


繁華落盡人歸處。(網路圖片)

芸芸眾生,從何處來?往何處去?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寧如畫卷。

歷史長河中,多少忠臣良將、文人雅士、志士仁人、精進修者的故事,令人仰慕不已!此間,是否也曾有過我們自己的身影?「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培黃土伴英雄,而中華正氣長存世間,神傳文明代代傳承。

生命的輪迴中,我們見證了忠姦善惡、是非曲直;我們明白了仁、義、禮、智、信的修身之道;我們懂得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做人之道;我們學會了善良與忍讓;我們學會了付出與寬恕;我們學會了心靜如水,處事不驚。我們學會了沉靜,就像一棵成熟的麥子,謙遜地低下了自己的頭,而稗子才會驕傲地昂著頭。

保持平常心,首先就是要放下不平之心。面對不公,雖然境遇艱難,亦能泰然處之,坦然對之;面對指責,雖然衝擊心肺,亦能忍之讓之。遇到高興的事也不會大起大落,遇到難過的事也不會忿忿不平。「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得失看淡,來去隨緣。因此,這才能有「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的恬適心境。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看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無論是仁者還是智者,都能寄情山水,超然物外,與天地同樂,已然超脫了世俗的羈絆,心在道中矣。所以才有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的千古吟誦。

保持平常心,就是看透了浮華,放下了名利,才能返至生命的本真,保持一種祥和、善良的心境。俗話說:「平平常常才是真,從從容容才能遠。」名利帶來的快樂,如同朝露,短暫而逝;心靈升華的幸福,如同山水,源遠流長。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儒家的仁義、佛家的慈悲、道家的清靜,莫不歸於無私無我的境界。君不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心胸?君不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君不見「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的真機?

天地間有我,亦有眾生。天地間無我,利益眾生。佛經上說:「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就是說佛世界和如來佛多得像恆河的沙數一樣多。釋迦牟尼還講過三千大千世界之說。由此可見,在浩瀚的宇宙中,生命是多麼的渺小與平常。同時,生命又是多麼的繁榮與龐雜,生命能於宇宙間和諧相處,又需要怎樣的造化與偉大!

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於人世間隨其自然。讓心靈在佛法修煉中勇猛精進,在天地間自由地翱翔!

閱盡五千文明史,

天地正氣存古今。

上下追尋求正道,

修得一顆平常心。

本文留言

作者李曉徑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