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被擠兌出來的千古絕唱(圖)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圖片來源:Pixabay)
中唐詩人劉禹錫當年在和州(今安徽和縣)做通判時,寫下了一篇有名的《陋室銘》。
好文產出之因極為殊異?
《陋室銘》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帘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這篇《陋室銘》不僅成為古今最美散文之一,被清初吳楚材、吳調侯編入《古文觀止》裡,而且成為了後代文人在生活條件不太理想狀態下,用以「安貧樂道」的座右銘。劉禹錫「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潔」的風範,也一直為後世所景仰。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劉禹錫這首字字珠璣、錯落有緻、構思巧妙、寓意深刻的千古絕唱,竟然是被他當時的頂頭上司擠兌出來的!
劉禹錫遭排擠,撰寫奇文
當年劉禹錫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參與了「永貞革新」,此革新派的政治主張是極力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的。由於勢單力薄,保守勢力強大,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朗州今屬湖南常德一帶,後又被遷任為連州刺史及安徽和州通判。
在安徽和州通判的任上,劉禹錫屢遭擠兌。
按照當時的有關規定,劉禹錫應該住衙門裡,並且應有三間屋子。可是,和州姓策的知縣是個勢利之徒,見劉禹錫被貶而來,又對他不奉承、不送禮,心裏很不高興,存心刁難劉禹錫。先是安排劉禹錫住在偏僻的縣城南門,面江而居。對此遭遇,豁達的劉禹錫並不在意,反而根據住所外的壯闊景色寫了一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的對聯,貼之門上。
這個舉動氣壞了策知縣,他便將劉禹錫的住房調到更僻遠的城北門,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這一間半房子位於德勝河邊,附近還有成排的楊柳樹。劉禹錫見了這個環境,也沒有計較,仍怡然自樂,又寫了一幅對聯貼在新居: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和州別稱為歷陽)。
策知縣見劉禹錫仍是悠然自得,就又把他調到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遂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一文,並請人刻於石頭上,立在門前。
這間陋室,因知名人士劉禹錫住過,且寫出膾炙人口的《陋室銘》而走進了歷史。宋代時,這裡已成為聞名遐邇的「名人故居」了。宋王像之所撰《輿地紀勝》載:「和州陋室,唐劉禹錫所辟,有《陋室銘》柳公權書。」而今,劉禹錫住過的陋室位於安徽和縣城半邊街,早已成為吞吐歷史煙雲的一處名勝了,許多人都慕名前往觀瞻。
作者考證,為陋室作銘,並非始於劉禹錫。據記載歷史上最早寫《陋室銘》的是唐代的崔沔。據《全唐文紀事》,崔沔在洛陽做分司閑官時,曾著「《陋室銘》以自廣」,大歷十一年(西元777年),其子崔祐甫把這銘文勒石於洛陽故第。劉禹錫生於772年,卒於842年,被貶謫和州是在於長慶四年(824年)到寶歷二年(826年),所以,他寫《陋室銘》比崔沔晚了近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