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炒股不如炒蒜 探秘瘋狂物價的背後導演(圖)
中國發生滯脹,經濟下滑物價上漲,普通的蔬菜也讓百姓直呼「吃不起了」。(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4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下滑物價卻高漲,已經陷入實質的滯脹狀態。由於物價上漲過快,百姓買菜已經從「論斤秤」到「按個買」,民眾稱炒股不如炒蒜,從官方的數據可以印證這一點。研究機構表示,貨幣超發導致物價上漲,進而造成實體經濟資金緊張,而央行貨幣政策卻不會收緊。
從「論斤秤」到「按個買」物價瘋漲可見一斑
中國經濟增長一直依賴於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外貿出口。目前投資和出口在持續下降,而消費近來也出現了後勁不足的信號,甚至可以預見,中國經濟的增長點正在逐漸消失,經濟下行的壓力將會繼續加大。
這個春天,中國國內菜價「發燒」了。繼豬肉之後,再普通不過的蔬菜,也讓百姓直呼「吃不起了」。根據可查數據統計中國一季度菜價的變動情況,發現不少蔬菜價格動輒翻倍、漲幅驚人。今年3月份,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同比上漲46.61%。從報價數據來看,目前大蒜價格為每公斤14.4元,而去年同期為5.6元-7元/公斤,前年則是4元-5元/公斤。
據《中國證券報》4月11日報導,現在大媽大爺們去超市買菜,已經不是論斤秤,而是開始論「個」買了:2個茄子,3個西紅柿,1個土豆......股民王先生調侃稱,「現如今,炒股已經不如炒蒜了」。
經濟滯脹來臨 官方數據可以印證
中國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3月28日-4月3日的一週內,全中國36個大中城市中,30種蔬菜平均價格比前一週上漲0.7%,其中冬瓜、菜花、白蘿蔔價格分別上漲20.4%、13.6%和12.3%。
4月11日,官方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出爐,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上漲2.3%。食品價格漲幅最高,其中蔬菜和豬肉價格領漲,分別同比上漲35.8%和28.4%。
3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跌4.3%,已經連續49個月下降。結合CPI等宏觀數據綜合分析,中國經濟陷入實質滯脹狀態。
物價瘋漲的幕後導演是誰?
針對果蔬產品價格的上漲趨勢,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李崇光撰文分析稱,貨幣供應量增發、城鄉人口結構變動引致的需求變化及生產流通成本上漲等因素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
貨幣供應量能解釋果蔬產品價格上漲30%—50%的原因。研究表明,貨幣供應量對白菜、黃瓜、西紅柿、菜椒和四季豆價格長期上漲趨勢的貢獻分別為38%、42%、40%、40%和38%。另外,李崇光認為,政府不當干預措施也是加劇市場價格波動的重要原因。
中國M2(廣義貨幣,是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的絕對值近年來一直在增加,相對增速在13%左右。2015年的M2已經是2000年的10.34倍。進入2016年經濟形勢不好,M2卻繼續保持高增長:1月份同比增長14.0%,2月份同比增長13.3%。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在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認為,超發的貨幣被股市和房市泡沫吸收,未流入實體經濟。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報告顯示,中期來看,控通脹不是貨幣政策的核心,穩增長和防風險才是第一要務。從中長期基本面看,只要不發生大放水、大貶值或供給危機,中國就不會陷入持續滯脹。另一方面,PPI仍在持續下降,央行貨幣政策不會因此收緊。
分析:新一輪財富大蒸發正在來臨
4月10日,一篇題為《新一輪財富大蒸發正在來臨!》的文章在網路流傳,文章分析認為,貨幣超發、流動性過剩,直接導致物價上漲,而受到傷害最大的就是以貨幣儲蓄為主的普通民眾。
另外,多年來中國已經陷入企業產能過剩之中,在這種情況下超發貨幣,會導致大量貨幣避開實體經濟,而流向其它領域,造成物價房價上漲。同時,有人因為在股市樓市中投機而大賺,進而導致貧富差距加大。
而真正需要錢的社會實體經濟,資金緊張程度越來越嚴重,只能依靠借錢維持,企業虧損又導致還債困難、債務負擔越來越重。
實體經濟是指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流通活動,直接關係民眾日常生活,也直接創造利潤。如果資產價值超過實體經濟可承受的程度,社會經濟狀況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即稱為泡沫經濟。
什麼是滯脹
滯脹全稱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又稱為蕭條膨脹或膨脹衰退,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高通貨膨脹(Inflation)及失業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通俗的說就是指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