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調稅,難道不是要劫貧濟富?(組圖)
【看中國2016年04月07日訊】從本週,也就是4月8日開始,就要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並調整行郵稅政策。新政策變革的重點,簡要地說,是從過去鼓勵所有類型的跨境電商,轉變為鼓勵跨境出口電商和對實體經濟促進作用較大的B2B模式跨境電商;同時限制跨境進口B2C模式,也即保稅行郵方式的個人消費品跨境進口電商。中國消費者較為熟悉的京東、天貓國際、網易考拉等就是後者的典型代表。換句話說,鼓勵你出口賺老外的錢,不鼓勵甚至打擊一下個人海淘。想低價買進口商品的時代,這就要終結了。
財政部還說,我們政策調整的同時,還考慮到大部分消費者的合理消費需求,政策將單次交易限值由行郵稅政策中的1000元(港澳臺地區為800元)提高至2000元,同時將設置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20000元。不知道是不是財政部脫離居民生活太久了,可能已經不很瞭解現實情況了。2015年統計,中國遊客在日本的人均消費達到1.6萬元,當然這還有吃喝玩樂的費用,但我相信得有一大半都是用來消費,往回買東西的。所以財政部2000元的限制,基本意義不大。還不如原來的,5千元以下的隨身行李、稅額在50元人民幣以下的郵遞物品是可以免於徵稅。
自己去買不划算了,特別是一些母嬰類的產品,比如奶粉什麼的,一些食品帶回來也不划算了。那麼通過電商買呢?悲催的消息就是,電商也扛不住了,大部分跨境電商商品將面臨漲價,還是母嬰產品和進口食品首當其衝。有媒體舉例,以一款國外知名嬰兒配方奶粉為例,稅改前在某海外購網站上的標價為488元三罐,按照奶粉的行郵稅率10%計算,應交稅48.8元,未到50元行郵稅起徵點,因此免征。4月8日以後,無論商品價格是否低於500元,都要額外支付打7折的增值稅,即商品價格的11.9%。照此計算,這款奶粉將多出58元的稅。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大部分的跨境電商盈利低,利潤率平均只有10%,漲價不可避免。據說現在電商們都在加緊囤貨,但無論怎麼囤貨,似乎漲價已經不可避免。
人家有專家說了,別光看有漲價的,還有降價的海淘產品你怎麼不說呢?比如高檔服裝、香水、高檔手錶之類的,稅率都是下調的。那麼筆者就更有點混亂了,這頗有點「劫貧濟富」的意思。買高檔服裝、香水還有高檔手錶的都是什麼人?這些人對價格其實並不敏感。相反,是買海外母嬰產品的消費者倒有一種不得已的苦衷,因為國內的牛奶製品實在太不讓人省心了,以至於通過食品,更是讓大家學會了化學元素週期表。家長再苦再累,再節衣縮食也希望給孩子們更好的東西,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加稅,那麼無非就是從孩子的嘴裡奪口吃的。然後,再去補貼一些買幾千迪奧,幾萬阿瑪尼,幾十萬百達翡麗的富人,這是不是有點不大光彩……
其實我們已經看到,中國遊客海外的購買力旺盛,這恰恰就應該反思:為什麼?我們到底錯在了哪裡?曾經引以為傲的中國製造,為什麼連自己人都摒棄了?為什麼物美價廉的made in China,如今還沒有進口商品便宜?一個教科書上「地大物博」,動用國企資源卻連奶粉都造不好,連疫苗都出問題,這到底是誰的錯???誰在逼著消費者用腳投票?我們的食品藥品部門不可謂不盡力,但從效果上看,這十幾年來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其實是嚴重的倒退!那麼,問題出在哪裡?筆者想想,還是缺乏一顆對於市場的敬畏之心,總希望行政領導市場的結果,就是被市場愚弄,替市場揹黑鍋。反而當好你的守夜人角色,讓市場自我分化,自我淨化,發揮輿論監督,發揮消費者反饋。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去要求企業,而不是站在企業立場上限制輿論,這才是應有的管理態度。
至於中國製造,筆者早說過,放任房價的上漲,最受傷的就是中國製造,土地成本漲,房價漲,租金漲,勞動成本上升,廠房成本上升。所以,最後中國製造的優勢蕩然無存。沒有更多經費去做研發,也沒有更多的利潤空間可以進行新產品的嘗試,另外,資本也不再支持實業,看到了有永遠上漲的房價,資本反而都從實業撤出,開始追逐資產泡沫,慢慢陷入的將是死循環——而現在只是一個死循環的開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