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聰明養生(組圖)
清明節,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清明」草木繁茂,更蘊含著緬懷先人、掃墓祭祖、祭祀先烈的民俗含義。清明節是一年中養生保健的重要時期,此時天氣漸暖,雨量增多,出門掃墓踏青,如未適時添加衣物,易遭濕寒侵邪,引發感冒、風濕、肩周炎等病痛。
中醫理論認為,清明之際體內肝氣最旺盛,肝氣過旺不利脾胃,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還會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因而這段時間亦是高血壓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此時,更須要適當安排自己的養生計畫。
1.調整作息
早上7∼9時是辰時,胃經最旺,如果此時還在睡夢中,陽氣欲發而不能發,會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和腦,導致頭昏、目濁、喉乾、心躁等不適。因此,調整作息時間,早點起床,穿著比較寬鬆的衣服到空氣清新處,進行體育鍛練或戶外活動,能使陽氣更好生發,氣血暢通、舒筋活骨、增強抗病能力。
2.適度活動
清明時節登山踏青宜量力而為,尤其平時較少活動的人群,不宜做運動量太大的活動,例如:老年人活動時,心率應不超過1分鐘105次,呼吸不超過1分鐘24次,中青年則因人而異。
罹患貧血、腎炎、發熱、心臟病、高血壓、肺氣腫、肺結核、急性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和處於結石活動期的病人,都不要勉強登山,身旁也要有親友照料,以免發生危險。
3.控制情緒
掃墓祭祖、緬懷先人容易使人觸景傷情,抑鬱悲觀,產生負面情緒,尤其是老年人或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避免情緒波動、勞累傷神而誘發疾病。除了自身應注意情緒的調節之外,陪同家屬也要適時安慰開導,避免悲傷的情緒蔓延,不利身心健康。
4.衣著保暖
清明時節氣候不穩,春風起,易導致風寒入侵,多雨的天氣,濕氣又重。在「風」和「濕」的共同作用下,外出更要注重保暖,隨時準備一件輕薄外套、圍巾、口罩等,及時增減衣物。為免「風邪入體」,容易出汗者最好隨身攜帶1條小手帕或毛巾,用來擦汗。
5.飲食宜忌
宜溫:清明濕氣較重,飲食宜選溫胃祛濕的食物,多吃時令蔬果和護肝養肺的食物,例如:白菜、莧菜、薺菜、菠菜、蘿蔔、芋頭、山藥、土豆(馬鈴薯)、西紅柿(西紅柿)等。有些地方清明節還保留著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適合吃冷食的,凡是耗損、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為宜。
忌酸:清明期間肝氣達到頂峰,而肝在五味中對應的是「酸」,此時若再多吃酸性食物,會影響消化吸收,不利於脾胃功能,所以應少吃蝦、海魚、螃蟹、羊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等酸性食物。
避發物:中醫說「發物」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的食物,其致病特點有上火、動風、生痰、發熱、發瘡、脹氣、便秘、腹瀉、誘發痼疾等,而此時正是哮喘等慢性疾病易復發的時節。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進食發物,例如:蛋白質含量高的雞、筍類、羊肉、咸菜、海產類等。
高血壓患者少吃肝臟類食物:清明時節是高血壓的易發期,除了忌肝臟類食物之外,飲食應力求低鹽、清淡,增加鉀的攝取,多吃蔬菜、水果。此外,應避免情緒激動和做負重性活動,練練氣功、靜坐、太極拳都很適合。
喝點菊花茶:中醫認為,菊花能疏風清熱,有平肝、降低血壓、預防感冒等作用;現代藥理研究也指出,菊花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改變心肌缺血。清明前後適合喝一些菊花茶,但要適量,以免疏泄太過,反倒傷肝;桑葚能養血柔肝、益腎潤肺。菊花與桑葚同泡茶喝,可收到肝肺同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