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正曝光中國金融系統的黑幕

【看中國2016年03月21日訊】據《路透社》報導,在最近幾年,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上有越來越多的各種各樣的投資產品。這些信託計畫、資產管理計畫或理財產品往往是以貸款或債券抵押,但是常常很難判斷到底這些錢源自何處。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各銀行發現這個生意比普通借貸更有吸引力。這可能是因為它比企業貸款要求的資本更少,在約束壞賬方面的條款更少。

要想知道這個業務已經變得多麼火爆,只需看一看中國浙商銀行。它目前正在香港進行17.5億美元的IPO。截至2013年末,浙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只有不到30億美元的債務工具,比如理財產品。

但是截至去年末,它的債務工具爆炸到660億美元,佔據它的總資產的42%。這些業務的收入和費用去年給銀行帶來驚人的80%的稅前利潤。

浙商不是唯一一個沈迷於投資產品的。正尋求在香港募股12.3億美元的天津銀行也在擁抱它所謂的「非標准信貸」。截至去年九月份,天津銀行的這類未償還貸款達到190億美元,是2012年末的三倍。天津銀行的股東包括澳洲的澳新銀行。

路透社報導說,中國各銀行越來越依賴於這些金融工具而引發出一些風險。首先,它意味著長期和非流動貸款越來越多的受短期貸款資助,人們對它的信心容易突然崩塌。第二,它增加了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之間的聯繫,提高了整體系統的脆弱性。第三,它也引發寬鬆借貸的風險。

CNBC報導說,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到25年來最弱,中國各銀行通過它們的理財產品開始製造一個風險網路,引發外界擔憂金融系統的健康。

散戶投資者是理財產品的主要買家,理財產品提供比銀行貸款更高的利率。但是投資者往往並不清楚他們在購買什麼資產。銀行常常誇大理財產品投資對象的質量,卻對具體產品遮遮掩掩。

據悉,這些理財產品往往投資工業領域以及房地產。所有這些都是經濟遭遇產能過剩的領域。人們的擔憂是,資金被投入到不盈利的行業,到還款的那一天,投資者拿不回錢。屆時從銀行到政府等各個環節,都將面臨很大壓力。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