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繁盛與危機,解密《清明上河圖》(組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網路圖片)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該畫卷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該圖所表現的季節主要是清明節,而不是所謂的「政治清明」。從表面上看,畫家集中概括、客觀地表現了開封城清明節期間的繁榮景象。但是,他沒有粉飾太平,而是在描繪表面繁盛的背後,流露出對北宋末期社會的陣陣隱憂。

900年前的宋朝汴京城是什麼樣的盛世景象?它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危機?答案就在《清明上河圖》的畫中。

2014年,有一本《清明上河圖密碼: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引發了網友們的狂熱追捧。該書作者冶文彪出於對《清明上河圖》的痴迷,遍讀宋史資料,通過整整十年鉅細無遺的考據,將《清明上河圖》中824個人物全部原地「復活」。將《清明上河圖》中隱藏的十大密碼一一破解,道破了《清明上河圖》畫上的種種玄機。

密碼一:《清明上河圖》被裁剪過?

密鑰:X

現藏於故宮的宋本《清明上河圖》畫幅長度是5.28米,但從明代開始,就不斷有人推測原畫應該更長,被人裁剪截斷了。畫幅左邊應該延伸進汴梁城內,甚至穿城而過,直到城西的金明池。但張擇端早就在畫中留下了一個密鑰,以證明畫幅的原長確定是5.28米。

這個密鑰藏在畫面中央,是由汴河和虹橋構成的一個斜X。

這個X的交叉點正是整個畫面的中心點,正好將畫幅平分。

它不但確定了畫幅的中間點,在構圖上,更避免了橋與河十字型構圖的呆板,一動一靜交叉,斜貫畫幅,形成強烈的張力。

X兩邊的畫幅,又各有一個中心點,分別是兩座建築:左邊是一座城門,它是城內和城外的分界點;右邊是一間茅屋,圖上最後一間房舍,它是人戶聚集區和田野的分界點。

三個分界點設置極其嚴謹,使整個畫幅正好平均分成四段——城內、城外、南岸、北岸。從城中鬧市直到城外郊野,完整描繪了汴梁的繁華全景圖。

兩邊如果再繼續延伸,向城內街景難免顯得重複,向郊野就只剩田野樹木,則更為單調多餘。所以,猜測原圖更長,是沒有看出張擇端謀篇布局、嚴謹分段的精妙構想。

密碼二:國畫沒有透視法則?

密鑰:瞰

關於中西繪畫差異的一個傳統說法是:西方繪畫講究眼球聚焦的科學透視法則,中國繪畫則是散點式構圖,沒有一個固定的視線聚焦點。然而,《清明上河圖》早在八百多年前就已經嚴格遵照,並且驚人地呈現了透視法則,這也是宋代繪畫超越前代的傑出成就之一。

長達5.28米畫幅上的近千人物、幾十座大小建築並不是隨意平行排列,相反,是統一在一個固定視角之下,按照透視法則井然分布。

汴河和虹橋構成的X,確定了畫幅的中間點,但並非視線聚焦點。視線聚焦點在橋下那只客船左船頭。

整個畫幅正是以此為視點,採用斜俯瞰的角度。畫中的所有人物景觀一律依照這個視線焦點,和虹橋保持平行傾斜。沒有任何一處偏離這個透視法則。因此,整幅畫才如同實景航拍一樣,效果既真實又震撼。

當然國畫的透視和西方仍有所不同,西方是客觀描繪眼睛所觀察到的實景,《清明上河圖》卻超越了肉眼侷限。以當時汴京的地理環境,並沒有這樣一個能夠俯瞰全景的高空位置,更不可能有航拍。張擇端能夠設計出這樣一個視角,不但需要紮實細緻的觀察寫實功力,更要藉助於強大的空間移位想像力。

僅憑想像就能夠實現這樣一次偉大的透視實踐,達到完全符合透視法則的逼真效果,是宋代強調觀察、追求合理的時代精神的巔峰呈現。

密碼三:《清明上河圖》沒有創作寓意?

密鑰:危

通常說法,《清明上河圖》只是如實描繪了東京汴梁的繁華圖景,並沒有其他寓意。然而真是這樣嗎?

畫作整體氣象熙攘而閑適,正是北宋末年、徽宗朝的時代氣息。然而,在畫面中央的聚焦點,卻呈現了一場危機——一隻客船的船桅險些撞上橋樑,船上船工齊力急救,幾個趕忙放倒桅桿,其他的拚力划船、對抗急流。

這個戲劇性危機場景處於畫眼位置,自然是出於精心構思,絕不是隨手繪就。而且,這個精心繪製的核心事件有四大不合理處:

其一,河上視野開闊,並沒有遮擋,船上船工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提前看到橋樑預先放下桅桿?

其二,兩岸數百人,橋上更有許多人在橋欄邊賞河景,也沒有一個人早一點發覺?

其三,河流水急,船是逆水而行,行速並不快,為什麼臨到橋洞下,才慌忙救急?

其四,船篷頂上有一個婦人,正在揮手叫喊,她身邊站著個幼兒。船雖然陷入危機,但顯然沒有嚴重到會沉船,反倒是那孩子有摔倒跌落的危險。作為母親首先必定會保護孩子,那個婦人卻全然不顧孩子安危。是什麼讓她忘記了第一本能?張擇端筆筆精細,連角落裡小食攤上的零碎貨品都一絲不苟,怎麼會在畫眼位置留下這些不合理?

唯一答案是:張擇端有意為之。

畫面一片繁榮祥和,中央卻危機乍現。這應該是張擇端繪製《清明上河圖》的真正用意所在——這隻船逆水而行,偏偏又陷入危機,正如當時的大宋江山,表面安寧繁榮,但國內腐敗不堪、官逼民反,宋江、方臘相繼起義,邊地遼國、西夏的威逼還沒有解除,又有女真崛起於東北。

畫上的船如同大宋的命運,正處於最危機的一刻,它能否安全渡過危難?

密碼四:北宋重文輕武?

密鑰:斗

宋代治國,最大的特徵是重文輕武。

從晚唐到五代,武人擁兵自重、四方割據,造成長達百年的兵災戰禍。宋太祖趙匡胤正是從亂軍中崛起,平定天下後,他杯酒釋兵權,全力打壓武人勢力、構建文官政府。這種政策雖然確保了國內長期平靜安穩,對外卻武力不振、連吃敗仗,先後向遼國、西夏委屈求和,用歲幣換來和平。

然而,在《清明上河圖》的中央,除了河中那只船遭遇危機,虹橋上同時也發生了一場事件:兩撥人狹路相逢、互不相讓,正在展臂揮拳、劍拔弩張,一場毆鬥即將發生。兩邊的主人,一個騎馬,一個坐轎。

這場對峙同樣位於畫眼位置,自然也絕不是隨手而畫。它充滿了寓意——河中那只客船由於眾人的玩忽職守而陷入危機,橋上這兩撥人的對峙,卻顯然是意氣之爭,亦如北宋政府官員黨同伐異,百餘年間持續不休的內鬥內耗。

此外,文官坐轎,武人乘馬。按北宋慣例,武人見到文官,必須恭敬避讓。然而這種格局似乎已經改變,騎馬那方不但不讓,所處位置還居高臨下,似乎預示著國家危難即將降臨,重用武人的時代也隨之來到。

密碼五:北宋軍力弱?

密鑰:兵

中國古代長期實行徵兵制,遇到戰事,從農民中強行徵用,這給農民造成嚴重的生活干擾。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別」詩正表達了這種強征之痛。宋代則全面施行募兵制,士兵不再強征,而是自願招募。

北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雇佣軍體系,也正是《水滸傳》中所言的「八十萬禁軍」,禁軍人數最多時是超過一百二十萬的。北宋財政收入,至少一半用於養兵。然而,最大並不意味著最強,相反,北宋軍力常年不振,不但無法與遼國抗衡,面對小小西夏也敗多勝少。

《清明上河圖》第二段中央位置有一處軍巡鋪屋,門前有幾個士兵,或坐或躺,全都懶洋洋,有氣無力。

窺一斑而知全貌,張擇端用這樣一個小小的場景,濃縮展示了巨額軍費養出來的驕兵惰將。一旦強敵逼近,結果可想而知。

密碼六:城門毫無戒備?

密鑰:門

畫幅左半邊中央位置是一座城門,門洞大開,行人自由出入。城樓上沒有兵士把守,只有一個文吏孤單無聊,趴在欄杆邊看風景。

這就是當時的北宋,禁軍一半戍邊,一半駐紮在汴梁四周,護衛京城平安。因此,城門並不需要格外戒備。開國一百五十多年,汴京始終安寧無事。

另外,北宋徹底終結了從漢末以來的世族制度,讓隋唐開創的科舉制真正實現了平民化,最大限度保證平民上升通道的通暢。更打破了戶籍限制,由國民自由遷徙,只要不是逃犯逃兵,在一個地方定居一年,就可入籍。這洞開的城門正展示著北宋的平等、寬鬆和自由。

然而,這大開的門戶,也像一則預言,敵軍一旦臨城,汴梁將不攻自破。幾年後,金兵圍城,沒費吹灰之力,就讓北宋覆亡。

密碼七:北宋商業自由?

密鑰:稅

人雖然可以自由進入城門,貨卻不行。在城門內右側,有一間小屋,是稅關。所有進城的貨物必須先到這裡驗貨交稅。

北宋另一大特徵是商業的勃興。在唐代城市,市場區和住宅區還用高牆分隔,定時開關。街邊也沒有店舖,並施行宵禁制度,夜晚不許隨意出行。到了宋代,這些阻隔完全打破。住宅區和商業區已經完全混一,街邊店舖密佈,夜市通宵買賣,全國各地商人自由往來。

商業的繁榮,讓北宋的商稅收入急劇增長,過路行商稅額2%,本地住商3%,此外,北宋還有名目繁多的各種稅,多達上百種,其中包括物業稅。

財政收入中,北宋的商業稅在歷史上第一次超過農業稅,成為當時世界上商業最發達的國家,汴京在當時的地位類似於今天的紐約。

密碼八:北宋有世界貿易?

密鑰:駝

在城門下,一支西域駝隊正穿過城門洞。

北宋商業的繁榮不僅僅限於國內,更是當時世界貿易中心。由於絲綢之路被西夏擾亂,陸路受到影響,北宋便大力發展海上貿易。北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造船、航海技術,指南針便是隨著航海的發達應運而生。絲綢、瓷器、茶葉暢銷國際,甚至遠銷到地中海。

北宋的銅錢成為國際貨幣,大量銅錢流入遼國、西夏、日本、高麗以及東南亞諸國,非洲考古都曾出土了宋代銅錢。這部分導致了北宋常年錢荒,不得不嚴令禁止銅錢外流。

密碼九:北宋出現金融匯兌?

密鑰:解

這間店舖外掛著個招牌,上面寫著「解」字。

這是個當鋪,當時叫「解庫」。解庫不但經營抵當業務,更有貸款、匯兌以及其他票據業務。

北宋是金融匯兌業全面開啟的時代,僅以貨幣發行來說,唐代玄宗最盛時,一年鑄造錢幣才三十萬貫,然而到北宋神宗元豐年間,一年鑄錢則超過五百萬貫!即便如此,依然無法滿足貨幣需求量。紙幣應運而生。

當時的四川地區用的是鐵錢,比銅錢更重,一貫錢有七八斤重,攜帶極其不便,蜀地商人因此首創「交子」,用來代替鐵錢。由於商人間發生信用危機,政府介入,「交子」由民間票據變為正式的國家貨幣。

除了交子,北宋還創製出茶鹽交引、便錢鈔等多種政府匯兌票據,推行了「青苗錢」等多種政府借貸業務,併發現了通過發行貨幣來緩解經濟困境的手段。宋徽宗在銅錢中加錫減銅,用以牟利,結果幾乎導致銅錢信用危機。到南宋,政府更變本加厲印製紙幣,造成了歷史上最早的大規模通脹災難。

密碼十:北宋是文藝最興盛的時代?

密鑰:節

在文人們的引領下,北宋成為歷史上文藝風最盛的時代。

一年之中節日不斷,每個節日又都各有不同的文藝風俗。在《清明上河圖》中,轎子邊簷上插滿了柳枝花簇,則正揭示了北宋清明節風尚的文藝範兒。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清明這天「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四垂遮映……緩入都門,斜陽御柳。醉歸院落,明日梨花。」


《清明上河圖》畫家張擇端。(網路圖片)

《清明上河圖》用豐富的畫面,展現了畫家筆下的北宋汴京城的繁華富庶以及畫家對於盛世背後所隱藏危機的憂慮。畫家以現實主義的精神和悲天憫人的意識揭示出當時隱藏著的一些社會矛盾,折射出對宋都城防缺失、消防殆盡、軍心渙散、文武相爭等弊病的擔憂。而這個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勁敵正在厲兵秣馬,伺機攻克這座不設防的都城,北宋滅亡,已在旦夕之間。然而,遺憾的是昏庸的宋徽宗得到此畫後,並沒有認識到其中的警示含意,未能理解張擇端的良苦用心,而是將畫轉贈給了向太后之弟向宗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