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尋找年味兒(圖)

 2016-02-08 18: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奇思妙想的窗花為新年增添喜慶。(網路圖片)

小時候,父母年年帶我們回老家過年。穿新鞋,換新衣,給「壓歲錢」;炸丸子、煎耦合,直到二月二還要炒黃豆;包餃子時,還要在餃子裡放上幾個糖餡的,看誰能吃到,就會有特別的好運!看慣了灶台上的灶王爺,大門上的門神,抬頭見喜的春聯,窗戶上的巧妙窗花!還有奶奶總是把第一碗餃子供在桌上,口中總是唸唸有詞……放鞭炮、看煙火,穿天猴、二踢腳!男女老幼歡聚一堂,歡歡喜喜!小孩子想學大人一樣「守年夜」一犯困了就睡著了。初一大清早,成群結隊的人們來拜年了,一進院裡就給爺爺磕頭。那時候沒有電視,卻有濃濃的年味兒!

歲末年初,海外他鄉,我的心依然守候著那份年味兒,過年已成為中華文化的傳統和人們的寄託。一年三百六十五里路,春夏秋冬,有的是收穫和欣喜;辭舊迎新,納喜迎祥,對新的一年又充滿了希望和祝福。

隨著年齡不斷增長,總是聽人們說年味越來越淡了,才恍然大悟,真的是這樣!忙碌的工作、短暫的「年假」、乏味的「春晚」……不過人們還是習慣回家過年,並開始尋找失落的年味兒。

《說文解字》中「年」的意思是「五穀大熟」。古人豐收後要感謝神明保佑,因此舉行謝神祭祀並祈禱來年風調雨順的重要儀式。過年包涵著感恩過去一年來神明的保佑、為來年祈福以及祭祀祖先等等,帶著厚重的文化內涵。 

中共把「新年」改稱「春節」,表面上只是叫法不同,其實過年所包含的中華正統文化的內涵也被破壞了。傳統上過新年也叫過大年,是從臘月初八開始,直到正月十五結束。民間稱傳統曆法的十二月為「臘月」。「臘」在古時是祭祀的意思,按《說文解字》:「臘,合也,合祭諸神者。」這種祭祀對天地、神靈、祖先一起祭祀,表達了古人一種樸素、謙卑的心理,意思是說:一年到頭了,能得到豐衣足食,應該感謝神明啊!

臘八之後的臘月二十三俗謂「過小年」,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民間認為灶神監管、看護著一家人,到了臘月二十三要上天匯報。至除夕再貼上新的灶神像,叫迎灶神。灶王畫(畫上畫有灶君和他的太太灶君夫人)供在廚房。畫的兩側通常貼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亦有:敬神如在)。

「頭上三尺有神靈」。古人相信人間的一切事都有神靈掌管、安排和監看,不但灶台上有灶神,井有井神、門有門神、田裡還有土地神等等。這些神靈各司其責監管著人間的善惡,而迎送這些神靈都在臘月二十三至除夕期間舉行。 

「過小年」之後,二十四或二十八民間有大掃除的習俗。因為這時候諸神上天去了,平日裡掃帚不敢動的地方(怕褻瀆無處不在的神靈),這時候都可以清掃清掃了。 

到除夕這一天,除了晚上合家吃團圓飯和守歲之外,除舊迎新之際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神祭祖。這天正午就開始在佛堂擺齊供品,燃蠟點香,俗稱起香。從此時起香火不可中斷,直到初五。此外還要置天地桌(供桌)以迎接諸神下界、貼門神、請灶神像、貼春聯等,都與中國人敬神的傳統有關。

正月初一這一天,老少黎明即起,整肅衣冠,點香燭放爆竹,開大門,設齋果茶酒於庭,拜天、地、祖先,稱「新年開門大吉」。 

年節期間,還有豐富多彩的廟會、唱戲、舞龍、舞獅、武術、雜耍等等活動,熱鬧非凡。慶典的氣氛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

傳統的過年習俗充滿了中國人敬畏天地神明、回溯傳統的文化氣氛。原來,這才是最真實、最厚重的年味兒。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