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味道和音調具有內在聯繫。(網路圖片)
牛津大學跨通道實驗室的實驗心理學家Charles Spence及其同事,在探究觸、味、嗅、視、聽五種感覺的通感現象,研究發現味道和音調具有內在聯繫:高音主要與酸味和甜味關聯,而低音則更多地與苦味和鮮味相關聯。此外,他們還發現食物的味道可能隨背景音樂而改變。
一般認為,哺乳動物具有5種基本味覺,即:酸、甜、苦、咸和鮮。在一項試驗中,受試者聽著不同音樂品嚐太妃糖——一組所聽的音樂音調偏高,另一組則偏低。然後在苦-甜尺度表上為太妃糖打分。結果竟得到了苦-甜交響樂:有音調偏高的音樂伴奏時,受試者認為吃到的太妃糖更甜,而在音調偏低的音樂伴奏時,吃到的太妃糖更苦。受試者並不知道,他們吃到的是完全一樣的太妃糖,惟一不同的是音樂。
受太妃糖實驗啟發,Spence與藝術家Caroline Hobkinson合作在倫敦的一家實驗餐廳沃爾夫之家(House of Wolf)設計了一種「音樂蛋糕」(sonic cake pop)。Spence說。這類實驗正走出實驗室,來到我們的音樂蛋糕日常生活中,從高檔餐館到街邊小店,幾乎無處不在。
Spence最近為英國航空製作了一張專輯「Sonic Seasoning」,其中包含13個曲目,目的在於強化英航菜單上部分食品的口味。有些搭配是根據音調決定的,比如,咖啡會配以歌劇《圖蘭朵》(Turandot)中普拉西多,多明戈(Plácido Domingo)演唱的《今夜無人入睡》(NessunDorma),因為咖啡的苦味與這位歌唱家低沉的聲音很搭。
鑒於音樂可以改變人們對食物甜度和咸度的感受,Spence的一項長期計畫就是探究如何利用音樂-味道的互聯搭配讓人們吃得更健康。
要實現這一計畫,類似的研究必定會比當前的時間跨度更長。此外,他們很有可能從削減糖分著手,因為在對味道進行音樂匹配方面甜度比咸度更容易理解。
責任編輯: 蘇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