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成了中共內部利益平衡的工具(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2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下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也陷入危機,並且多省份債務超警戒線。中共當局也不斷在上收財權和事權,令地方政府不滿。12月8日,中共官媒報導稱,作為未來的新增稅種,中國房地產稅收入將全額劃歸地方。分析指,這可看作是中央對地方的安撫,稅收成了內部利益平衡的工具。
地方政府財政危機多省債務超警戒線
今年上半年,李克強召開東北三省經濟形勢座談會。李克強公開稱數據讓他「很揪心」,並暗示地方政府在阻撓經濟改革。李克強會議結語時強調:「今年年底,我們要回過頭‘算總賬’,東北三省必須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順利完成」。
根據最新的官方數據,黑龍江、遼寧超過7成重點行業稅收收入下降。黑龍江全省16個重點行業中,只有4個行業稅收收入增長,其餘12個行業稅收收入均下降。地方政府稅收收入不斷下降,這意味著經濟情況更加低迷。
遼寧省的情況更為嚴重,今年前三個季度,僅成品油等個別行業保持稅收增長,其他重點行業稅收均持續下降。其中,汽車製造業已經連續6個月稅收下降,房地產業已連續21個月稅收下降,而採礦業稅收自2013年底以來基本為下降狀態。
另外,中國大陸已公布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10個省(區、市)中,除重慶、湖北兩省市外,其他省(區、市)2015年設定的債務限額相比2013年6月末的政府債務餘額出現大幅增長,其中增幅最大的寧夏甚至翻了一番,其增幅高達126.78%。
地方政府「錢袋子」漸空不滿情緒日增
李克強對地方政府架空中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做法頗為不滿,多次會議上發火,稱地方政府在簡政放權上玩花樣。認為地方政府不少審批事項只是換了個「馬甲」,從明的轉成了暗的、從上面轉到了下面、從政府轉到與政府有關的「紅頂中介」,審批服務中還是關卡林立。
中共當局為延緩其政權崩潰從而再次集權,將地方的事權、財權上收,其中原本是地方第一大稅種的營業稅,也被改為增值稅歸中央收取。這也是地方政府不滿的一個重要原因,曾有地方的縣長公開表示:「大部分稅收都交上去了,我不去賣地我幹嘛?」
地方政府以低廉的價格甚至無償從農民處徵收土地,而後翻倍加價作為建設用地對外出售。據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估算,土地價差保守估計為地方政府大賺了30萬億元左右。而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地方政府的「錢袋子」漸空。
房地產稅--內部利益平衡新工具
據中共官媒《新華社》12月8日報導,作為未來的新增稅種,房地產稅將由現行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合併而成。房地產稅將由各地地方稅務局征管,全部稅收收入將劃歸地方,成為地方稅源的重要補充。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房地產稅的目地並不是只為打壓房價,它實質上是規範的經濟調節槓桿,進而形成多種效應,包括對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的激勵,以及在配套改革中改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在8月11日13版刊文,直接告訴期待降房價的人們:「推房地產稅,目的不是為了降房價,而且在客觀上也起不到壓低房價的作用」。
房地產稅收入將全額劃歸地方政府,此意味著中央對地方的一種安撫,在奪取地方的各種權力與利益後,再放一部分利益給地方政府,房地產稅實質成為中共內部利益平衡的新工具。
房地產稅對百姓產生負擔壓力
房地產稅開徵也會對百姓產生稅賦壓力,其中有個因素是房價漲幅與收入漲幅不成正比,房地產價格十多年來漲幅較快,原來一平方米五六千元的,現在可能漲到了五六萬元,而業主工資收入長期維持不變,假設一直在數千元,那麼業主有心繳稅,也無法負擔。
另外,即使是按1%或更低的稅率徵收房地產稅,稅負也不會太輕。房地產稅基較大,即使有折算係數,最後所要繳納的房地產稅也不會太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