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是珍珠港事件74週年。(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2月07日訊】歷史今日:日本偷襲珍珠港
攻擊珍珠港的計畫來自日本與美國的外交衝突,由於日本自1937年發動對中國的戰爭後,長期無法脫身,經濟也每況愈下,為了繼續對中國的戰爭,日本開始規劃如何奪取他國資源。而美國因為日本在中國戰場的多項戰爭罪行而施行道德禁運。1941年,美國政府要求日本從法屬印度支那撤軍,並連同荷蘭與英國對日本停止提供石油出口,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的行為干涉了他們作戰策略,因此擬定了攻擊珍珠港的計畫。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也由此爆發。這場軍事攻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而對於中國而言,美國的加入使得中國與日本的戰爭局面大逆轉,導致中國最終戰勝日本。
軍委傳增3委6部 習近平簽署主帥名單
日前傳出大陸軍隊改革,軍紀委書記人選由總後勤部政委劉源上將出任。(網路圖片)
海外博聞社12月6日引述接近中共軍方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針對大陸軍委改革,日前習近平已簽署了對中央軍委內設機構「三委六部一辦三局」的主帥名單,其中第一位就是軍紀委書記人選,由總後勤部政委劉源上將出任;軍紀委副書記由瀋陽軍區政治部主任楊成熙中將出任;而劉源很大可能會成為新的中央軍委委員。
(圖片:看中國網制)
陳德銘訪臺7日結束 法輪功議題被關注
臺灣法輪功學員需要呼籲北京當局停止迫害法輪功,法辦江澤民。(圖片:看中國網制)
中國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12月6日結束臺灣七7天參訪行程,陳德銘搭乘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班機返回北京前,被媒體詢問是否還會再來臺灣?陳德銘表示:「還會來的。」
連日來,陳德銘在臺灣處處可見臺灣法輪功學員呼籲當局停止迫害大陸的法輪功群體,同時法辦迫害元凶江澤民。一位88歲的臺灣民眾一度哽咽地說:「聽到這樣的事情,心很難過,喚醒大家關注,停止迫害(法輪功)。」
薄熙來金主離奇猝死獄中 引外界猜疑
徐明(右)獄中病逝引外界猜疑。(網路圖片)
中國大陸、香港媒體,以及法國國際廣播電臺、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多家媒體12月6日報導,中共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貪腐案中,與薄熙來有密切政商聯盟關係的前大連實德集團、實德俱樂部董事長徐明,12月4日在湖北武漢監獄病逝,且迅速火化。
徐明被視為薄熙來的大金主,為薄熙來、周永康政變陰謀提供資金,在出獄前意外猝死引發外界議論紛紛。不少網友質疑,徐明是遭「謀殺」,「殺人滅口,誰這麼害怕他出獄?」
北京霧霾馬雲也怕?
馬雲(網路圖片)
近日,馬雲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發表演講,當他談到北京的嚴重霧霾天氣時,他說,我們不應該再爭論誰對誰錯,誰應該承擔更多責任,應該討論的是誰有更好的辦法來分享。如果地球病了,沒有人會健康。
他還表示,這是一場人類必須共同打贏的戰爭。因為這場戰爭的失敗,沒有人是贏家,也許就沒有人類了。我們必須改變原來的方法,不能以地球為代價來做生意。未來我們只有兩個可能,要麼消滅我們的子孫後代,要麼給地球帶來一個持續發展的環境。
中國反貪腐 衝擊GDP增長
(美國財經頻道CNBC截圖)
美國財經頻道CNBC報導,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專家指出,中國的反貪腐行動不但打擊貪官,也衝擊了中國的GDP增長,讓GDP減少1至1.5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隨著反貪擴大,許多地方投資項目持續減少,而地方投資是許多貪官用來收賄牟利的主要渠道。
中國版《星球大戰》海報惹爭議
美國之音報導,《星球大戰: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將於2016年1月9日於中國大陸上映,不過,近日推出的宣傳海報引起外界爭議。許多網友發現,中國版的海報與美國版的海報有不少分別,其中最大的分別是,由黑人演員約翰保也加(John Boyega)扮演的Finn,從右側主要位置移至右下方,尺寸縮小;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黑人演員雷碧達尼安高(Lupita Nyong)的角色「被消失」;中國觀眾最熟知的角色、Han Solo船長的拍檔、長得像人猿的伍基人楚巴卡(Chewbacca)本該端著槍出現在海報最上方,結果中國版海報裡也被刪除。
外界質疑,這部大片中文版海報製作是否涉嫌種族歧視,對此,盧卡斯影業有限公司(Lucasfilm)與華特迪士尼公司還均未回應。
金馬影帝柯俊雄病逝享壽70歲
臺灣金馬影帝柯俊雄(右)12月6日晚間病逝。(網路圖片)
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金馬影帝柯俊雄所屬經紀公司鳳凰藝能12月7日凌晨證實,柯俊雄6日晚間病逝,享壽70歲,相關後續事宜將與柯俊雄家屬討論後再對外公布。
今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10月3日柯俊雄有應邀出席觀賞《英烈千秋》,身為片中男主角的他說,拍電影10多年,唯有《英烈千秋》每次看都會落淚。
責任編輯: 蘇姬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