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羋月傳》頻現史實錯誤遭熱議(圖)
讓觀眾等待許久的大型歷史傳奇劇《羋月傳》於11月30日開播,播出後,收視率極佳,造成熱議。除了劇情受到關注之外,觀眾還紛紛針對劇服及史實等層面的問題進行討論。
《羋月傳》中出現諸多史實性差錯
《羋月傳》與自己的姐妹篇《甄嬛傳》不同,它雖是改編自蔣勝男的同名小說,但是歷史上確實有一位秦宣太后,而此部古裝劇亦是根據歷史改編而成。既然不屬於架空歷史,卻難免被不少眼尖的觀眾挑出刺兒來。
首播當晚,劇集中先後出現了商鞅、楚威王、屈原等歷史人物。有觀眾指出,商鞅被車裂是死後處刑,而非劇中展示的生前受刑;商鞅被車裂的時間是西元前338年,屈原的出生日期則是西元前340年,不可能出現劇中屈原談論商鞅之死的情節。就連為向夫人助產的巫婆所唱的歌曲,也被觀眾指出是幾十年後才被屈原寫出來的《九歌•東皇太一》。
諸如此類的史實性差錯,是需要一定的知識背景才能夠發現的。而另一類「今文古用」的常見漏洞,則很容易被普通觀眾察覺了。
有網友表示:「‘來而不往,非禮也’出自西漢,‘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是現代漢語用法,這種‘秦說漢語’的漏洞,如果出現在架空歷史劇倒還說得過去,但出現在號稱根據歷史事件改編的歷史劇裡,就多少有點難為情了。」
曾經因為考究的服飾與語言而被力讚的《甄嬛傳》,也養刁了觀眾的審美口味。《羋月傳》的故事被設定在戰國時期,電視畫面整體的色調方面,劇組採用的思路是「秦國尚黑,霸氣內斂;楚國尚紅,靈秀鮮艷」。不過,不少觀眾吐槽,這種設定雖說從視覺大方向上看沒問題,但具體到人物的服飾,「還是過於艷麗,楚國人大多是佩戴玉石製品,而不像劇裡那樣穿金戴銀;衣服的質地也太過現代,棉麻感太弱,沒有秦朝時期的年代感。」
還有更較真的觀眾,專門找來了古代官員的官帽形制,對比劇照而指出劇中版本「過於超前」。
受到觀眾點讚的史實
儘管各種爭論不斷,但為《羋月傳》點讚、辯解的觀眾也不在少數。比如,針對服飾的色調問題,他們搬出了《詩經•小雅•採芑》中的語句「服其命服,朱芾斯皇」,來證明劇中的設定符合當時的歷史情境,「王公貴族以紅色為貴,以此彰顯他們的尊貴地位。」
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因為有導演鄭曉龍、演員孫儷和《甄嬛傳》的口碑做鋪墊,所以收視率與先前的預期一致。對於觀眾與媒體的大量評論,目前尚能接受。但希望觀眾別急於為此劇品質下結論,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再來評價《羋月傳》的好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