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每位選民都被要求將小指浸入選舉油墨,
以顯示該名選民已經投過票(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1月25日訊】緬甸實現25年來首次和平大選,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壓倒性勝利,在國會中取得超過三分之二的席位。儘管未來走向還不是完全明朗,但主要的對手,現行執政黨領導登盛、泰烏和瑞曼等都相繼已經承認失敗,並多次聲明完全支持人民的選擇,軍方也承諾會和平交權。這意味著最大的可能障礙已經不復存在。緬甸的前景是光明的。
領導人接受人民選擇將被記入歷史
在感嘆昂山素姬以不懈的努力帶領人民爭取民主而接近成功的同時,也需稱讚選舉中的失敗者登盛等領導人。正是他們甘願接受人民的選擇,不吝嗇於自己的權力,才能使緬甸具備和平過渡的條件。和平過渡後,他們將會如同南非的德克勒克一樣被記入歷史。
多年來,中國人民一直被灌輸「民主必亂」的宣傳。其核心邏輯是這樣的:現行的專制政府,儘管不一定代表大多數人民的利益,但因長期統治,唯其擁有管理國家(壓制反對聲音)的能力。一旦民主,沒有「維穩」的勢力,各種野心分子就紛紛出來,國家就會陷入動亂之中。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甚至是烏克蘭,都是這種宣傳中常見的例子。
其實只要研究一下歷史和分析個案,就很容易得出相反的結論。
從1980年代以來,大批國家從獨裁走向民主。菲律賓(1986)、韓國(1987)、臺灣(1987)、蒙古(1990)和印尼(1998)這些與中國最接近的亞洲政權在民主化後都沒有產生動亂。1989年東歐國家以及1991年蘇聯解體後的新獨立國家民主化過程中也沒有出現動亂。南非1994年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實現全民選舉,也沒有發生大規模動亂。在世紀之交的顏色革命大潮中,喬治亞的玫瑰革命(2003)、烏克蘭的橙色革命(2004)、吉爾吉斯的鬱金香革命(2005)、摩爾多瓦的葡萄革命(2009)以及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2010)都取得了成功。後者的經驗還被諾貝爾和平獎所肯定。
出現動亂不是因為民主
相反的例子也有。南斯拉夫在解體過程中堪稱血腥,但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權者米洛舍維奇不肯順應民主和人民自決的大勢,出動軍隊到克羅埃西亞、波黑和科索沃鎮壓(值得指出的是,在各原加盟共和國內部,在民主化的過程中都沒有出現因民主而導致的動亂)。在利比亞,獨裁者卡達菲鎮壓反對派,他被擊斃後,其舊部繼續軍閥割據。在敘利亞,衆所周知是巴沙爾大選舞弊在前,不肯順應民意下臺在後,反而出動軍隊鎮壓反對派才導致內戰。這些國家之所以出現動亂,不是因為民主,而是民主還沒有得以實現,就被獨裁者為了自己以及少數人的利益而反對民主並鎮壓人民。伊拉克的例子在此因篇幅無法細敘,但其持續動亂的罪魁禍首同樣是反對民主的勢力在興風作浪。烏克蘭現在的動亂更不是因為民主本身:若不是俄羅斯嚴重違反國際法,強行吞併克里米亞,煽動、支持甚至直接武裝干涉東部三省少數俄羅斯人的武裝叛亂,政權平穩過渡早已完成。而即便這些例子可以作為反例,對比和平地民主化的國家的數量,其比例仍是很低的。
「民主必亂」是假命題
所以,「民主必亂」是徹頭徹尾的假命題。有的「民主」會亂,完全是當權派或實力派不肯以人民的權利為重,而是堅持個人和小集團利益的結果。所謂「野心分子」,就是當權者自己或者統治集團內的人。相反,如果實權派(特別是掌握軍隊者)擁護民主,尊重人民的權利和選擇,就不會發生動亂。罪魁禍首是「不民主」,而不是「民主」。我們期待緬甸將是「民主不亂」的又一個例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