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長痛與短痛的兩難選擇(1)(圖)
中國官方媒體發布「十三五」建議。(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5年11月06日訊】中國官方媒體週二(11月3日)發布了關於制定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總結了「十三五」的規劃目標。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就該文件所作的說明中提及的6.5這個數字瞬間大熱,成為外界判斷中國經濟走勢的一個新魔數。進入「新常態」後,中共領導層一方面理性地推動轉型所需的改革,另一方面卻仍難舍棄對增長數字的迷戀。當外間擔心當局為保增速而以犧牲必要改革為代價時,習近平卻能對中國經濟未來5年作出速度與質量併進,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展望。不過,若要達致這樣的目標,或許真的需要藉助數字的魔力。
習近平在「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所提的百分之6.5,是為了在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結束時,中國實現「小康社會」而需保持的經濟年均增速底線。有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參照2010年和「十二五」結束時的GDP數字,不難得出今後五年為實現上述目標而應保持的年均增速。
這並非官方正式宣布的增長目標。那個數字需要經明年3月人大審議「十三五」後宣布。
儘管這個6.5李克強也提過,經濟研究機構也算出過,但是,由習近平親自說出,效果全然不同。
當然,與過往持續多年的兩位數增速,乃至「十二五」初期的增速比,6.5算是個小數字,而且還夾了小數點。回想前不久,當今年第3季度按年率計增長數字出籠跌破百分之7時,已經一片嘩然,令許多人唏噓不已,今後五年以保持更低的增速為目標,很多人或許心裏還難以接受。
不過,習近平等領導人則曉之以理,要大家明白,在「新常態」下,百分之6.5是中高增速。還有,再回想三季度數字破七後,官方數據的矛盾讓不少人懷疑,其實當下現實根本不是破不破七,而是真實增速很可能不到6。
宏觀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位於新加坡的亞洲分部的中國經濟分析師朱利安·埃文斯-普理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開幕前,就在其分析報告中稱,當局為實現2020年兩個翻一番的目標,在「十三五」期間的增長目標會設定在6.5%到7%之間。10月22日的報告中,他就告誡說,當局如果真的要實現上述目標,或會以犧牲再平衡進程為代價。
埃文斯-普理查德在中國官方媒體發布「十三五」建議,及習近平對建議所作說明後,對美國之音說:「更大的麻煩在於,未來五年保持百分之6.5的增速相當困難。我覺得設定這麼個艱鉅的目標實在沒必要。他們最好把GDP增長目標定在百分之6以下,同時專注於所謂的增長質量。我認為很難做到兩者兼顧。」
埃文斯-普理查德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他說的兩難,正是中國經濟當前的狀況。
五中全會後,美國之音就「十三五」規劃採訪了美國保守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威廉·威爾遜博士(Dr. William T. Wilson)。這位前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首席經濟學家說,中國經濟的根基是一個「悖論」。
他說:「固定資產投資佔GDP總量近一半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了。那必須降下來。像鋼鐵和水泥等基礎工業產能嚴重過剩。但是,如果要把比例從50%降到30%,那麼經濟將會萎縮。」
威爾遜博士說,中國當局基本上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為保持增速繼續刺激經濟,強迫大型國有銀行放貸,允許地方政府借錢發債券興建基礎設施。那樣將會導致更多產能過剩。他說,負債過度的後果可能是致命性的,達到一定程度,需要經過很多年才能脫身。
另一條路,則是去槓桿化。威爾遜博士說,那就是說信貸增長低於名義GDP增長,而那樣則意味著出現金融危機。至於後果,他認為後者屬於短痛,經歷兩三年危機,走上可持續的增長模式;而前者,只是把清算之日往後推延而已。
中國領導層並非不瞭解經濟所處境況。習近平在其說明中也提到經濟下行壓力明顯,以及經濟運行中存在的槓桿率高企等風險。而在這樣的狀況下,當局為何仍給自己定下一個很難實現,而且可能付出更多代價的目標?「十三五」規劃自然不是「大躍進」式的盲目冒進,但當局仍然要走這一步,則是政治壓力之下使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