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可聽說過唐詩中有個「權龍襄體」

 2015-11-03 1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權龍襄基本上生活在武周、中宗時期,是位武將,也曾做過地方的刺史,那是因為犯了錯誤被下放了。權龍襄雖然不懂聲律,卻愛寫詩。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他出任滄州刺史,一到任就向諸位官員展示了一首新作:

遙看滄州城,楊柳郁青青。
中央一群漢,聚坐打杯觥。    

面對著新任領導的詩作,州裡的官員們怎麼說也得評論幾句,有人就說:「公有逸才」。這是在說權龍襄做詩的才能非常人所有。像是在恭維又像是在諷刺,權龍襄倒是有自知之明,他回答說:不敢,不敢,趁韻而已。意思是說自己不過是在把文字湊成句子。  

權龍襄做詩的事傳到了京都,當時的太子李顯也有耳聞,只是未得一見。那年,權龍襄回到神都時參加了一次宴會,宴會的主人就是李顯,時間是在夏天。唐時的宴會上少不了要當場賦詩,權龍襄也去湊熱鬧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為:「嚴霜白浩浩,明月赤團團。」李顯看過權龍襄的詩後心花怒放,在旁邊批示:「龍襄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晝耀,嚴霜夏起。如此文章,趁韻而已。」  

這不禁讓人想到宋初的大將黨進。有一次黨進在皇上面前說了一句文縐縐的話,這讓在場的大臣們感到十分意外,黨進解釋說:俺看各位大臣都掉書袋來著,就也掉上幾句,讓皇帝知道俺也讀書了。   

一般來說權氏趁韻詩的最大特點是一目瞭然,不用註釋,但偶然也有例外。權龍襄在滄州時寫過一首《秋日述懷》,

檐前飛七百,雪白後園疆。
飽食房裡側,家糞集野螂。  

滄州參軍拿到詩以後看了半天沒看懂,不知道刺史大人在詩中用的是什麼典故。不懂就是不懂,不取裝懂,參軍虛心向刺史請教。權龍襄倒也實在,沒有說「詩無達詁」,更沒有說看不懂就對了,而是耐心的解釋:有一隻鷂子從房檐前飛過估摸著能值七百錢,這便是「檐前飛七百」;洗過的白布衫掛在後面園子裡白淨的像雪一樣,這便是「雪白後園疆」;吃飽飯後在屋子裡側身躺著,這便是「飽食房裡側」;在院子裡轉來轉去看見不少屎克螂在收集人糞,這便是「家糞集野螂」。   

權龍襄的詩風被後人成為權龍襄體,晚唐的鄭愚寫了一首《擬權龍襄體贈鄠縣李令及寄朝右》,詩中寫到:

鄠縣李長官,橫琴膝上弄。
不聞有政聲,但見手子動。

據說這位李縣令因此而丟了官。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