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出版的權威雜誌《自然》發表了一篇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環境學家Markku Kulmala的評論,指出當前中國城市空氣中的化學物質組合是前所未有的——現代工業、汽車和其他排放來源意味著21世紀的北京霧霾,從化學成分上和倫敦20世紀被形容為「豌豆湯」狀的霧霾相比是不一樣的。中國城市室外空氣污染污染情況在全球城市中是最嚴重的,室外空氣污染物的濃度比歐洲或者北美城市高至上百倍。城市居民90%的時間以上花費在室內,尤其是當室外空氣質量差的時候。但更可怕的是,中國家庭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比歐洲家庭高達千倍,也就是說,中國城市居民無處可躲,溫暖的小家也是毒屋。Kulmala估計,在中國,每年死於室內和室外空氣污染的有250萬人。Kulmala說,「我的團隊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一些污染物的濃度,尤其是PN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比歐洲家庭高100-1,000倍。我和同事們估計,室內空氣污染導致的死亡人數不亞於戶外煙霧。」「僅僅治理單一污染物,如細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不夠的。有時試圖控制一種污染物會增加其他污染物的濃度,這意味著必須提出一個綜合性戰略。」Kulmala建議中國城市建立一個監測站網路,追蹤與健康相關的空氣污染物以及這些污染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給減少污染物提供指導方針。
2015年9月16日出版的《自然》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每年全球範圍內因室外污染而導致過早死亡的人數有300多萬人,其中,中國人因空氣污染而過早死亡的人數有近140萬。如果空氣污染排放量不變的話,預計到2050年這一人數可能會翻倍達到660萬。該研究來自於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hemistry)的喬斯•勒列維德(Jos Lelieveld)和他的研究團隊。該研究團隊主要通過綜合全球大氣化學模型和人口與健康數據,研究分析了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各種室外排放源,如家用和商業的能源使用、農業、地面交通等,並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的各國污染和健康數據與空氣污染數據相結合,最後得出了不同室外空氣污染源(主要是細顆粒物)對過早死亡的影響。2014年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一份名為《中國:推進高效、包容、可持續的城鎮化》報告稱,空氣污染導致的過早死亡和健康問題每年給中國造成三千億美元的損失。中國前衛生部長陳竺2013年12月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撰文時援引研究數字稱,空氣污染每年在中國導致多達50萬人過早死亡。中國國家環保局2014年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2013年受調查的74個中國城市裡只有三個完全符合中國國家空氣清潔標準。
原始出處:
Markku Kulmala. Atmospheric chemistry: China’s choking cocktail. Nature. 21 October 2015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