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從極權政治看「人走茶涼」(圖)

【看中國2015年08月12日訊】《人民日報》發表署名顧伯沖的文章,認為應該「辯證看待‘人走茶涼’」。文章批評一些老幹部在位時安插親信,退休後不願撒手,「這種現象不僅讓新領導左右為難,不便放開手腳大膽工作,而且導致一些單位庸俗風氣盛行,甚或拉幫結派、山頭林立」。文章說,工作上的「人走茶涼」是常情,情感上的「人走茶涼」是規律。說得如此「絕情」,在老幹部看來,大概本身就是「人走茶就涼」的極致版本吧。

作為中共第一喉舌的《人民日報》,其文章通常被認為代表了最高領導人的旨意。因此輿論認為此文映射江澤民不肯「撒手」,力圖干政,習近平不願容忍。到今天很多人明白了,習近平把要打倒的人比喻成「大老虎」,不是因為他們貪得多,而是取自「一山難容二虎」——遑論多虎——的意思。「大老虎」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他們的背後自然是「栽培」他們多年的「老幹部」。

習近平曾認為「尊老」是權力交接的前提

排擠老幹部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樣容易。2014年11月,《人民日報》還發表文章,稱頌習近平重視老幹部。報導寫得人情味十足,引用彭麗媛的歌來肯定老幹部:「鬍子里長滿故事,憨笑中埋著鄉音,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還說習近平本人就是「老幹部」習仲勛和齊心的兒子,「也是有口皆碑的孝子」。文章認為「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都應重視老同志」。

那篇報導還挖掘出習近平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第一篇文章,那是在1984年12月7日的第四版上,題目就是「中青年幹部要‘尊老’」。顧伯沖文章引用了古人詩句「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當年的習近平也引用古人詩句「新枝高於舊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習近平文章認為,實現新老交替不是個人或對立集團之間的權力轉移,不是什麼權勢之爭,而是為著同一個目標、同一個事業。因此,新老幹部的交接班必須是既合作又交替。「尊老」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交替的基礎。他提出要「學習老幹部的堅強黨性」,「繼承老幹部的優秀品德」,「大力發揚老幹部的優良傳統」,「熱情照顧好老幹部的晚年生活」。

那一年,習近平31歲,剛當上河北省正定縣委書記。據報導,當年的「小習」在決策重大事前,總要把老幹部代表請來徵求意見。

鄧小平是老人干政的典型

跟進討論的中國媒體,把鄧小平作為楷模,稱他倡導廢除了領導幹部終身制,並身體力行地建立了領導幹部退休制度。鄧小平的確推行過「領導幹部年輕化」,並說過「我最後的作用是帶頭建立退休制度」。但事實上,鄧小平是「垂簾聽政」的一個典型。他當權時排擠老幹部,是為了強化個人權力。他成功地逼退了和他同齡的一大批黨政軍領導人,並讓他們主動辭職,自己一人獨佔舞臺。

在他本人並沒有相應職位的情況下,鄧小平「欽點」了至少三位總書記,並廢黜了其中兩位。1989年「六四」民主運動發生後,鄧小平將名義上的中國最高領導人趙紫陽軟禁,親自拍板屠殺市民和學生的方案。1992年,聲稱已經「全退」的鄧小平南巡並講話,改變了中國經濟政策。對於這些史實,中共官方媒體從不否認,而且還高度讚揚。

中共權力結構決定了老幹部「恩重如山」

為什麼鄧小平一邊要求領導幹部退休,一邊公然干政?為什麼習近平出爾反爾,前後矛盾?與其說是他們為人不誠實,不如從中共權力結構決定來分析。中共拒絕民主選舉,那麼權位從何處來?習近平早年的文章說得很清楚,權力交接實則是新老幹部的「合作」。當老幹部還沒有退位的時候,他們就是未來領導人的上級,因此這種合作是不對等的,中共自己也稱作「提拔」。也正如《人民日報》去年的文章稱頌習近平懂得「感恩」,這種權力關係決定了,老幹部都有恩於年輕幹部。因此,與顧伯沖的結論相反,在這種情況下,「人走茶涼」、「恩將仇報」並不是人之常情,權力勾結、盤根錯節才是「常態」。

中國媒體還讚揚一些退休領導人「專心退休」,不談政治,越是自己熟悉的領域越不發表意見。這顯然是一種不正常的狀態。任何公民都應該有發表意見的自由和權利,經驗豐富的長者更應該「發揮余熱」。但是,在極權統治之下,老幹部們不可能有正常的公民權利和普通的晚年生活,他們要麼或像劉少奇、「四人幫」那樣被打被抓,或像趙紫陽那樣被軟禁,或像華國鋒那樣被冷藏,要麼就或像毛澤東那樣公然「領導幹部終身制」,或像鄧小平那樣假退休而真掌權。拒絕民主憲政的習近平,也只能在「樹高千尺不忘根」與「人走茶涼」之間選擇。而且,未來退位之後,他也將面臨今日老幹部同樣的困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長平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