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史上的三大名榜:流傳千古的單科狀元(圖)
蘇軾像(網路圖片)
在科舉史上,能金榜題名的無疑都是當時的精英,不過,金榜題名與名傳後世並不是同義詞,考場上的精英們往往很難成為讓後人津津樂道的大名人,甚至很多時候,名落孫山者,比金榜題名者更容易讓人記住。不過,在有些時候,一科金榜題名者卻有不少真正的大名人,不光當時顯耀,更流傳千古,被稱為「名榜」。下面這三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第一名榜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
關於蘇軾的一個典故大家都很熟悉,說蘇軾參加科舉的時候,主考官歐陽修對一份卷子非常欣賞,有意把他定為第一,但又以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的,為了避嫌,就把它排在了後面。後來才知道,這份卷子不是曾鞏的,而是蘇軾的。這個典故大家都聽說過,還有不少人以為是在考狀元的時候,其實是在會試。
實際上,除了蘇軾和曾鞏這兩位大家,這科還有不少後來的文壇大腕,比如蘇軾的弟弟蘇轍,曾鞏的弟弟曾布。要是範圍再擴大點,這科的主考官是歐陽修,還有蘇氏兄弟的老爸蘇洵也跟著來了,好傢伙,一次考試就彙集了唐宋八大家的五位,除了那個不合群的王安石,大宋朝最會寫文章的都齊了,這不是盛事是什麼?
除了這幾位大文學家,這科還出了兩位名氣不在他們之下的大思想家,一個叫程顥,另一個叫張載。
程顥就是著名的「二程」之一,師從周敦頤,開創的理學思想與朱熹的學說並稱「程朱理學」,直接影響了之後近千年的中國人的思想;而張載是「二程」的表叔,也是理學創始人之一,其廟庭與周敦頤廟、邵雍廟、程頤廟、程顥廟合稱「北宋五子」廟,影響極為深遠。
另外,在政壇上也是人才濟濟,共有9人官至宰相,比如大名鼎鼎的呂惠卿、章惇、林希。尤其是呂惠卿,王安石變法的第二號人物,協助王安石推行了很多政策,是一位極其出色的實幹家,王安石盛讚他說:「惠卿之賢豈特今人,雖前世儒者未易比也。」
看到了吧?大文學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而且全都是頂尖級的,稱為「史上第一名榜」一點都不為過!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名傳千古的大名人,在這科的名次都不是很高,比如蘇軾,史書上沒說第幾名,只說拿了個二等,至少跟前三名沒關係。
那麼前三名都是誰呢?聽好了:狀元章衡,榜眼竇卞,探花羅愷。不好意思,都不認識。
第二名榜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的考生中,出現了一位大名人——陸游。陸游的才華世人皆知,應試水平也非常高,是當時公認的狀元最大熱門。可惜的是,他遇上了一個人——秦檜的孫子秦塤。
秦檜為了讓自己的孫子拿狀元,不光把各級考官都換成了自己人,還把最有威脅的陸游淘汰掉了。可惜,當時的宋高宗對秦檜早有意見,聽說主考官選出的狀元人選是秦檜的孫子,就大筆一揮,把他挪到了第三名,而把原來第二名的卷子提到了狀元的位置。
這位新科狀元也不是普通人,名叫張孝祥,南宋初期最著名的豪放派大詞人,上承蘇東坡,下啟辛棄疾,楊萬里評價他:「當其得意,詩酒淋漓,醉墨縱橫,思飄月外。」
張孝祥不光寫的詞跟辛棄疾很相似,在膽略上也有得一拼。辛棄疾當年單槍匹馬闖入數萬人的敵營,將叛徒張安國生擒出來,被世人驚為天人,而張孝祥同樣有此壯舉。紹興三十年(1160年),江西臨川的士兵發生暴動,時任知府的張孝祥聞訊,單槍匹馬獨闖大營,將暴動頭子斬首示眾,全營士兵如睹天神,無人敢動。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初秋,張孝祥為抗金名將虞允文送行,在蕪湖一艘小船上設宴。席間,兩人談起金兵進犯與朝中主和派的所作所為,無不切齒痛恨。張孝祥本來身體就有病,再加上鬱悶,喝了大量的酒,當天就去世了,年僅37歲。
除了陸游和張孝祥,這科還有兩位大詩人:楊萬里、範成大。
楊萬里、範成大與陸游、尤袤合稱南宋「四大詩人」,楊萬里還被譽為南宋「一代詩宗」,解縉評價他說:「文章足以蓋一世,清節足矣勵萬世。」楊萬里一生寫有兩萬多首詩,流傳下來的有四千二百多首,其中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流傳最廣。範成大的詩名也不低,代表作為《四時田園雜興》(60首),被錢鍾書譽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除了四位文學家,這科還有一位軍事家,名叫虞允文。虞允文雖然文才不足以傳世,卻是一位中國歷史上頂級的民族英雄,曾在採石磯率兩萬殘兵,大破60萬金兵,一戰滅掉了金國的南下雄心。
一位大詞人,一位大名將,三位大詩人,這科足以名傳千古。可惜,在科舉史上,這科只能排第二,因為還有一科更負盛名。
第三名榜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在晚清,如果評選最具影響力的大人物,李鴻章肯定得排到前三名。這位被影視作品演繹無數的李大人,譽滿天下,謗滿天下,雖然因簽過幾次「條約」而成為世人唾棄的對象,但當時的大清朝還真離不開他,慈禧太后把他視為「再造玄黃之人」,連日本首相伊籐博文也稱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但是,李鴻章在當年的科舉考試中成績並不是很好,僅名列二甲第36名。那麼,當年的狀元是誰呢?說起來也不是普通人,此人名叫張之萬,是張之洞的哥哥。提起張之洞,大家都很熟悉,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但他哥哥的成就也不在他之下,先後做過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最後還做到了一品大學士,位極人臣。
不過,張之萬拿這個狀元有幸運的成分。
那一年,首席大學士卓秉恬想讓自己的老鄉伍肇齡拿狀元,就暗中提醒主考官,讓他多看看伍肇齡的字體。對卓秉恬的提醒,主考官自然不敢怠慢,回去把伍肇齡的字體看了個遍,保證閱卷時一眼就能看出來。不過等名次出來後,主考官卻傻了眼——狀元並不是伍肇齡,而是張之萬!
原來,張之萬的字體跟伍肇齡非常像,主考官一時大意,以為是伍肇齡的卷子,就放在了狀元的位置上。
至於那位伍肇齡,最終排在了二甲第23名。卓秉恬還想繼續培養培養他,但他是個淡泊名利的人,當了幾年小官就辭職回家了。回家幹什麼呢?當了書院的院長,幹起了教育工作,一幹就是60年,為家鄉培養了無數人才。他過生日的時候,李鴻章還親自送了他一副對聯——「天下翰林皆後輩,蜀中佳仕半門生」。這樣看來,伍肇齡的功勞其實也不在張狀元之下。
除了上面這三位,這一科還有不少大名人,比如名列二甲第39名的瀋葆楨。瀋葆楨是中國近代海軍、航運的奠基人之一,主辦了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並建起了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艦隊,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瀋葆楨還有個身份,是林則徐的女婿。
還有郭嵩燾,中國首位駐外大使,先後任駐英國、法國公使,堪稱中國職業外交家的先驅。而且,郭嵩燾與曾國藩、左宗棠都是兒女親家,家族勢力絕對爆棚,當時名列二甲第60名。
排在三甲第6名的叫馬新貽,歷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兩江總督等要職,後來被刺殺身亡,成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李連杰、劉德華主演的《投名狀》就是以他為原型的。
這一科人才濟濟,且大都是政治家、實幹家,在晚清立下了抹不掉的功勛,堪稱大清朝第一名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