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專欄】唐初四大書法家:褚遂良(組圖)
(網路圖片)
從漢末鐘繇、張芝開楷則草法之先河,到晉末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法立,經南北朝、隋朝到唐初四大書家出,使楷法臻於完備極致。其中,世人以「唐人用法謹嚴」稱之,多有「晉人取韻,唐人取法,宋人取意」的說法。
唐初四大書家指的是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又合稱「初唐四大家」。這四人均以楷書見稱,且書法風格較為接近。受初唐時期審美觀的影響,他們的書風走中庸之道,合度適中,剛勁中透著雄渾之氣,「清秀瘦勁」。但是,四人的楷書又各有自己的特點,歐陽詢書法險勁銳利,虞世南書法溫潤清逸,褚遂良書法婉媚道勁,薛稷書法秀勁剛健,可以說是同中有異,各具風采。
(網路圖片)
褚遂良(公元596—659年),字登善,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褚遂良出身於名門貴族,他的父親褚亮是唐初名臣,又是當時的一位文學大家,與虞世南、歐陽詢等人為好朋友。在這樣的環境中,褚遂良耳濡目染,勤習文史,博學通識,學識與日俱進。尤其是書藝,在歐陽詢與虞世南的指導下,更是出類拔萃。
褚遂良的書體學的是二王、虞世南、歐陽詢諸家,且能登堂入室,融匯漢隸,靈動妍麗,變化多姿,自成體系。清代大家阮元在《南北書派論調》裡說:「褚遂良雖起吳、越,其書法遒勁,乃本褚亮,與歐陽詢同習隋派,實不出於二王。」這是入木三分的見解。
褚遂良的書法特色是方圓兼備,波勢自如,比前輩更顯舒展,別開生面。《唐人書評》說他的字是:「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太宗視同師長的大書法家虞世南逝世,這使唐太宗感到特別傷心,曾嘆息:「虞世南死,無與論書者!」 魏徵適時將褚遂良推薦給了唐太宗,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太宗即刻命他為「侍書」。褚遂良從此受到重用,先後歷任起居郎、諫議大夫、中書令。唐太宗評價他說︰‘褚遂良鯁亮,有學術,竭誠親於朕,若飛鳥依人,當自加憐愛。’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褚遂良受唐太宗遺詔輔政。唐高宗即位,褚遂良任吏部尚書、左僕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人稱「褚河南」。
褚遂良不僅書法寫得「古雅絕俗,瘦硬有餘」,而且還有一雙精妙神奇的書法鑑賞慧眼。據《舊唐書.褚遂良傳》中記載︰‘太宗嘗出御府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齎古書諸闕以獻,當時莫能辨其真偽,遂良備論所出,一無舛誤。’
有一次,唐太宗徵得一卷古人墨寶,便請褚遂良看看這是否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筆。褚遂良看了一會兒,便說:「這是模仿王羲之的贗品。」唐太宗聽了頗為驚奇,忙問褚遂良是怎麼看出來的。褚遂良便要唐太宗把這卷書法拿起來,對著陽光看。褚遂良則用手指著「小」字和「波」字,對唐太宗說:「這個小字的點和波字的中捺,有一層比外層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書法筆走龍蛇,超妙入神,不應該有這樣的敗筆。」唐太宗聽了,從內心佩服褚遂良的眼力。此後,唐太宗徵集到王羲之的墨跡,每逢真假難辨之時,總要請褚遂良幫他鑑定。後來,褚遂良還奉命將這些珍貴的書法編定目錄,珍藏於宮廷內府。
唐朝書法家張懷瓘評價褚遂良的書法說:「若瑤臺青瑣,窅映春林,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鉛華綽約,歐虞謝之。」 晚年褚遂良的正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對後代書風影響甚大。清劉熙載在《書概》就有這樣的評價:「褚河南書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顏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 清代書法家王澍在《論書剩語》中也說︰‘褚河南書,陶鑄有唐一代,稍險勁則為薛曜,稍痛快則為顏真卿,稍堅卓則為柳公權,稍纖媚則為鐘紹京,稍腴潤則為呂向,稍縱逸則為魏梅梧,步趨不失尺寸,則為薛稷。’
(網路圖片)
綜言之,褚遂良楷書線條瘦勁,結字謹嚴,用筆富於節奏,華麗而不失剛勁,上承隋人書法,下開唐一代書風,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褚遂良的傳世書跡有楷書《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等。
《孟法師碑》,全稱《唐京師至德觀主孟法師碑》,唐貞觀十六年(642年)立。其楷書書體熔合歐、虞為一體,遒麗似虞,端莊似歐。既有虞世南書法典雅寬舒的結體,又有歐陽詢書法剛健險勁的運筆。字形更為方正端麗,行筆過度富於頓挫起伏變化。有些字又具有隸書筆意,古雅凝重,是褚遂良中年書法的代表作。
《慈恩寺聖教序》,也稱《雁塔聖教序》,為褚遂良去世前六年所書,可以說是他晚年留下的傑作。在此碑中,他把虞、歐法融為一體,皆波勢自然。從氣韻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筆,結字,圓潤瘦勁之處卻是褚法,字體瘦勁,極富丰神,最有自家之法,世稱「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