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緊急照護法(圖)

入夏以來,全球熱浪頻頻來襲,不時傳出因中暑死亡的案例,提醒您小心防範,多一分對中暑的認識,也就多一分平安的保障。

中暑的原因

中暑又名「熱休克」或「熱衰竭」,可分為高熱型、衰竭型、痙攣型中暑。

人體受熱會排汗,藉此將熱量排出體外,當腦裡的體溫調節中樞作用不彰時,臉部、四肢開始熱潮紅,身體發燙,即高熱型中暑;老年人或先天性疾病患者,常因身體受熱,血管擴張,靠血液傳送熱能,持續性擴張,使心臟、血管負荷不了,導致衰竭型中暑;身處高熱環境下的人,大量排汗,體內鹽、水分耗損過多,電解質不平衡,身體出現抽筋、抽搐,嚴重則導致痙攣型中暑。

中暑的共同症狀,例如:高燒到40℃左右、皮膚潮紅或乾燥、頭暈或暈眩、噁心嘔吐、無汗或多汗、四肢無力、精神不濟、昏倒、休克等。

中暑處理

1.將患者移往室內或陰涼處,維持呼吸道通暢,適度松解衣物,給予患者濕毛巾擦拭、冰敷或吹冷氣、電風扇幫助降低體溫,亦可冰敷腋下、鼠蹊、胸前等散熱快的局部位置。

2.喝大量水分,可以有效降溫,建議飲用每公升含1∼2g的鹽水,或是稀釋過的電解質飲料,醫師說,最簡單的就是「開水摻鹽巴喝下去」。

3.若患者清醒,採半坐臥姿勢或墊高頭部,若伴隨暈眩狀況則平躺、抬高下肢,使血液回流至腦部。

4.注意生命徵象,第一時間應通報救護送醫,再進行自救或協救。

中暑預防

1.早上10點至下午2點紫外線最強,應避免從事戶外活動,若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

2.外出穿著淺色透氣寬鬆衣服,撐防晒傘、戴太陽眼鏡、戴帽遮陽,避免太陽直射。

3.多喝水,勤於補充水分,體內水分不足時,體溫調節效率會變差,尤其是老年人口渴反射慢,常無法及時補充水分,要特別留意。

4.避免刺激性飲食,例如:咖啡、可樂等飲料。

5.注意環境通風,慢慢適應氣溫變化。切忌長時間在烈日下工作、運動,減少身體吸熱不適。

6.若有中暑前期徵兆,宜到陰涼、通風處休息,補充水分、鹽分。

本文留言

作者方士傑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