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7月A股救市 權力與市場的對決(圖)
在武漢的證券交易市場,股民們看著電腦屏幕上的股市行情(2015年7月3日)
【看中國2015年07月16日訊】話說中國政府鐵腕救市,那手段真是別國望塵莫及,筆桿子與槍桿子齊上,奇蹟終於出現:7月9日開始股市風向立變,股指扶搖直上,直到7月13日仍然保持上升,擔心中國股災之禍甚於希臘債務危機的言論頓時從國際媒體上消失。
輿論開始討論這種救市是否有損中國政府形象、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利大還是弊大之時,我倒是想到另一個問題:從應急手段的啟動來看,北京其實是經歷了一場應對金融危機的預演。
救市手段彰顯政府極權本色
這次救市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任由證監會、央行在那裡搗騰,因此辦法也比較少,6月28日央行出臺的降息降准算是大動作,結果股市不升反跌,在7月6日之後的三天狂跌之後,進入第二階段,股市行情被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不僅證監會、銀監會、央行、財政部、國資委全體出動救市,就連公安部也出動力量「清查惡意做空勢力」。如此強力救市,當然要有總書記習近平發出諭旨,否則無法啟動「舉國體制」。
7月8日午間,證監會緊急發出【證監發(2015)51號】文,推出兩條措施:一是規定從即日起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以上相關人員違反規定減持本公司股份的,將給予嚴肅處理。二是要求各證監局約談近6個月內減持本公司股票的大股東及董監高管,明確以下要求,其中,減持5億以下的增持比例不低於累計減持金額的10%;減持5億元以上的增持比例不低於原減持金額的20%。
「舉國體制」的威力果然不同凡響,立刻有655家上市公司公告增持回購計畫,其他金融機構也聞風而動,中科、招商斥資約1.63億增持三家上市公司,等等,證金公司通過注資、發債、同業拆借等多種方式獲得的流動性支持,截止到7月9日已達數千億元。
因畏懼國企反腐,從去年以來,國企高管們通過股市交易,將當年通過「經理人持股(MBO)」這一「國企改革」劃拉來的股票「減持」,今年上半年共套現5000億。證監會既有令下,估計這些國企高管們不等證監會「約談」就乖乖按指示辦事。那些股票本來就是高管們利用「國企改革」空手套白狼弄到的,黨中央如今只讓吐出一小部分共赴國難,還給留下大部分,已經算是開恩了。
在「如朕親臨」的天子令牌壓力下,「國家隊」眾志成城地「做多」,與「做空」的市場力量(也說成是「外部勢力」)進行了一場人類股市史上前所未有的對決,終於戰勝了2015年7月A股股災,托住了股指(因為限制賣盤,所以不能稱之為「托住股市」),穩定了包括中小散戶在內的國內投資者的信心。
難怪2008年金融危機降臨美國之時,《華爾街日報》有篇文章希望「黨支部空降華爾街」,戲稱只有中共才能拯救美國股市。沒想到一語成讖,七年之後,黨中央降臨中國股市,成功地托住了股指。
挽股市崩塌於既倒,習總「全能」形象獲鞏固
7月5日,北京多方救市不靈,一篇《萬一2015年股市崩盤,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的文章流傳網上。該文預測:如果股市,房市,實體經濟和銀行系統都出現危機,那麼下一個受到衝擊的絕對是匯率。央行又毫無例外地雙線作戰股市與匯市。結果是人民幣國際化就此休息,香港可能再次受到極大的衝擊。
中國經歷過十幾輪牛熊翻覆,但習的決斷力,以及他領導下的救市手段之蠻勇,絕非前兩任總書記能夠企及。
這次最大的特色就是讓警察與國安力量介入救市。7月9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當天上午「公安部副部長孟慶豐帶隊到證監會,會同證監會排查近期惡意賣空股票與股指的線索,要出重拳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公安與國安力量介入救市採取了何種具體行動,外界不得而知,但據博訊7月12日引述「吾上天涯」一條信息,截至7月9號下午18時,國安局已查獲特大地下錢莊286家。封堵,查封近3萬億現金。這筆資金「將以擾亂國內金融次序之罪名,收入國庫」,因為這條消息無別的來源,暫且視為「齊東野語」,姑妄聽之。
這次股市下跌一度非常危急,甚至帶動了紐約股市下跌,讓一些國際觀察人士覺得世界金融危機將再度由中國股市引爆,因此對被視為「全能」的習近平的控制能力產生嚴重懷疑。經過7月A股救市,人們對習的強勢與決斷力再無懷疑,有分歧的是對習的強勢將對中國命運產生何種影響。
對救市抱持正面看法的人,大都在國內,認為救市不僅應該,而且避免了一次危機。一些評論委婉地提出要反思經驗,不能再有下一輪。讚美救市的曲調不夠高昂的原因,只是因為這場股災本來就是「政策牛市」惹的禍,人們對此記憶猶新,官媒不好意思迴避這一事實,只說「黨啊,您在關鍵時刻率領全黨全國人民成功地平息了災難」。
對7月A股救市抱持負面看法的,除了希望危機能推動改朝換代的人之外,還有希望中國能夠通過市場化改革成為市場經濟體制國家的海外投資者。他們希望中國提高市場化程度,融入國際大家庭,減少與世界各國經貿交往的障礙。這類看法,以《金融時報》7月13日《中國救市舉措威脅人民幣改革》為代表,文中講到一些人的失望:「執政的中共最終無法放棄對中國經濟和金融體系重要方面的控制權。……在華的外國投資者也常常發出抱怨:他們現在發現自己正處於一個不友好的監管氛圍下,大量官僚主義的市場准入門檻依然令他們感到沮喪。」
上述評價的分歧主要源於評價者與中共體制有無利益關係,算是體現了相對主義的精髓:全看你在什麼時間,全看你處在什麼地位,全看你與這一事件或人的關係。
世界重溫1949年上海故事
2015年7月A股救市,與1949年5月以後,陳毅、陳雲在上海與「不法奸商」(實際也是「市場力量」)對決相似。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陳毅、陳雲奉命主政上海,在大半年時間裏,圍繞貨幣和商品,與上海投機商人面對面地打了三次激烈的攻防戰,最後贏了個大滿貫。二陳用了什麼法寶呢?無他,動用了軍事行動。
以第一仗「銀元大戰」為例,發行金元券的幣制改革導致惡性通貨膨脹,使人民對紙幣失去了信心。上海解放後10天內,黃金、銀元和美鈔被大力炒作,銀元價格暴漲了將近兩倍,各種物價指數隨之上漲,大米和棉紗漲了一倍多。南京路上的四大百貨公司用銀元標價,拒用人民幣,「解放軍進了上海城,可是人民幣卻進不了南京路」成了國際笑話。在軍事管制委員會拋售銀元平市無效之後,二陳商量並獲毛澤東電准,決定採取斷然的軍事手段。先於6月8日,軍管會通過報紙、電臺進行「陣前喊話」,要求商家接受人民幣。10日上午,由上海市警備司令部司令員宋時輪親領全副武裝的軍警,分五路包抄漢口路422號的上海證券大樓,搜查、登記了所有封堵在大樓內的人員名單及財物,然後集中訓話,當場扣押234人,移送人民法院審判。
當時國內外輿論認為,「共產黨軍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經濟打零分」,銀元大戰後,二陳又在紗布大戰、糧食大戰中獲勝,方式依然是動用國家機器力量同市場力量對決,上海灘上的各種「投機商人」,輕則坐牢賠家當,重則丟了命。據紅色資本家榮毅仁回憶,經此三大經濟戰役,海內外對中共的經濟能力改變看法。
毛澤東對上海經濟戰役評價很高,認為其意義「不下於淮海戰役」,御筆親書「能」字褒獎陳雲。從此,陳雲穩坐黨內頭號財經專家交椅,直至去世。
從1949年到2015年,時光流逝66年,但中共稟賦依舊未脫革命黨本色。中國的毛粉們正在盼星星盼月亮,日夜盼望毛澤東重回人間,此次習總救市的強悍形象,應該讓毛粉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
中國A股市場經歷了這一輪從政策牛市到國安力量介入救市的波折,從西方自由經濟的角度來看,中國離市場經濟體制的標準更加遙遠;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等於時光倒轉60餘年,重溫1949年毛澤東遙控指揮二陳在上海與市場對決的歷史。這種權力與市場對決經驗的重溫,相當於進行了一場應對金融危機的預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