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債務危機:就是明天世界危機的預演
【看中國2015年06月25日訊】上一個週末,可以稱之為「雷曼週末」。
希臘居民對銀行業的擠兌越來越緊張。考慮到政府或將實施資本管制,本週平均每天有5億歐元的存款外逃,取款機前排起了長龍,等待取款。擠兌是任何一個國家銀行業的噩夢,希臘某些銀行破產已經可以預計,甚至有專家認為德意志銀行因為巨大的風險敞口,有可能出現「雷曼」事件。
歐洲央行、IMF和歐盟三駕馬車已向希臘發出最後通牒,迫使左翼聯盟要麼讓步,削減養老金並提高增值稅,可如此一來的局面將是現行政府倒臺,希臘局勢陷入動盪。
上週五,歐央行同意將緊急流動性上限上調18億歐元,遠低於希臘銀行官員所要求的數額,可能僅夠勉強支付週五的提款需求。
引發這一切的都是債務!2004年,希臘的經常項目赤字僅為GDP的6%,而到了2008年,這個數字達到了14.4%。在5年的時間內,經常項目赤字佔GDP之比上升超過一倍,從任何角度而言都不是一個好現象。從IMF公布的數據看,希臘政府每年的財政赤字約佔在GDP的3%至5%,從2006年開始,財政赤字佔GDP之比就一路上升,具體來說,2006年財政赤字約為GDP的2.8%,到了2008年則達到了了GDP的4.4%。從整體財政的角度來說,如果每年存在財政赤字,那麼意味著需要向私人部門或者外國投資者借錢,通俗地說就是發國債。在正常年景中,由於有國家信用擔保,政府發債並不難,但如果政府總是存在財政赤字,長年累積後,財政部的賬上就會出現一塊永遠不會被還清的債務,這就是一般所講的公共債務。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存在宏觀經濟風險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這個指標不應超過50%。就像一個家庭一樣,儘管有欠債,但應盡量保持家庭債務在收入的50%以內。一個國家出現公共債務後,債務就變成了兩塊,一塊是你本身的債務和每年的新借債務,另一塊就是利息支出,借人錢還利息,天經地義。問題是如果一個國家永遠欠債,那麼利息支出也會是驢打滾、利滾利,總有一天會壓垮政府的財政。希臘的情況如何呢?IMF的數據顯示,在經濟危機前,希臘的公共債務幾乎是GDP的100%,嚴重超過了警戒線。此外,由於財政赤字長年較高,經常項目存在較大的逆差也意味著較低的外匯儲備,一旦出現風吹草動,希臘首當其衝,也就不足為奇了。
2009年的財政赤字達到了GDP的12%,這是2008年水平的3倍,而公共債務餘額則從GDP的100%左右一下上升至GDP的130%,希臘開始爆發債務危機。形成希臘債務問題的主要是兩方面:第一是財政開支快速增長。從希臘整體的情況看,社會工資水平一直在高速增長,儘管GDP增速幾乎永遠徘徊在1-2%左右,實際工資增速卻一直高於5%,在2008年甚至達到了8%——這高於歐盟國家4個百分點。在整體收入提高的情況下,更容易享受到加薪的公務員,也就成了收入提高的最大獲益者。而政府的總體財政狀況,也因為工資支出增加,這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赤字。第二,希臘的老齡化。希臘的老齡化負擔約佔GDP的15.9%,是全歐洲最高。
由此可見,希臘問題最終是老齡化帶來的問題。第一,老齡化使得政府的開支增長,加大了財政赤字;第二,老齡化的出現讓過往的經濟增速下降,財政收入的增速下降;第三,2009年,希臘通過舉債提振經濟,這成為壓垮駱駝的那個稻草。
希臘的問題就是全世界所有主要國家的問題。到今天,只有美國做的比較好,走在了相對正確的道路上。
歐巴馬上任以來,美國的財政赤字就一直在縮減,但2013年前,國債與GDP之比還在上升。不過,隨著財政赤字的縮減和經濟的復甦,2013年是個轉折。2013年,美國國債與GDP之比約為106%,2014年已經下降到102-103%。筆者預計,2015年將會下降到100%以下。這樣的趨勢只要形成,就會持續一段時間,在世界不出現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數年的時間可以下降到80%以下,回到可持續的範圍。
歐元區2013年的債務/GDP之比是93%。以德國人管理國債和貨幣的精神,壓制債務增長沒有問題。但問題是歐元區的債務並不均衡,希臘、西班牙等國的債務問題將持續困擾歐元區。
日本的國債與GDP之比已經達到大約250%,日本經濟增速長期不振,看起來日元最近兩年多的貶值是安倍晉三的政策。實際上,安倍晉三是個識時務的人,在債務持續增長的前提下,如果強行維持日元的高幣值,最後的結局就是債務爆破加上經濟長期萎縮。
債務問題本質上就是貨幣的信用問題,只要債務持續高漲,最終只能是貨幣貶值。安倍晉三抓到了日本經濟和政治問題的核心所在,實行主動貶值的策略,這是由日本的債務問題決定的。
這些國家的問題都不複雜,因為他們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可以持續的,債務問題一目瞭然。
但中國的問題就有點複雜。中國中央財政負債大約佔到GDP的55%左右,地方政府的負債大約在20萬億左右(這個數字不準確,實際可能更高),相當於經濟總量的30-33%,兩者合計也在85-90%的區間,看起來問題並不大,最大的問題是經濟模式的問題。中國的財政收入中高度依賴房地產,房地產是一種人口週期性行為,不論房價如何走勢,隨著房屋需求的下降,房地產形成的財政收入將萎縮,2015年中國擬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元,赤字率是2.3%。當房地產不可持續之後,赤字率將快速放大,這是很顯然的事情。
另一方面,中國執行的是通脹型經濟發展模式,意味著實際利率比較高。在同樣的負債水平下,利息支出就比較高。可以看到歐美國家的國債收益率很低,一般在3%以下,而中國地方政府的負債所支付的利率很多都在5%以上,這讓債務的總規模滾動的速度更快。
當然,中國和希臘不同,有自主發鈔權,但財政赤字放大、債務率不斷上升,就會讓本幣貶值。
歐元區、日本和美國,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本幣屬於國際貨幣,不存在國際支付能力的問題。而其他經濟體,尚存國際支付能力的問題。上世紀的墨西哥、泰國,本世紀的阿根廷都曾經因為外債問題爆發本幣的危機。對於新興經濟體來說,通過本幣貶值可以解決自身的內債問題,但會帶來外債危機,這是顯然的事情。
至於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國家,問題就更加嚴重,通脹高企,國債的成本更高,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商品價格,意味著財政收入的不可持續性,從歷史的眼光來看,無論阿根廷比索、巴西雷亞爾還是俄羅斯盧布,都只有快速走向破產一途。所以,近一百多年來,俄羅斯原來的沙俄盧布,到現在的價值已經歸零,阿根廷比索和巴西雷亞爾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也是價值歸零,這些國家的貨幣短壽現象是正常的。
一國貨幣的信用水平,是否可以存續持久,只取決於國家的治理水平,這決定了財政的可持續性,其它的石油貨幣、糧食貨幣等,都是扯蛋。源於貨幣是一種信用,是一般等價物,和原油、糧食等一般商品有本質的區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