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教育的關鍵,多陪孩子?(圖)
(網路截圖)
少子化的時代,孩子是家裡的寶,但雙薪、單親、分偶家庭愈來愈多,父母忙於生計,可給孩子的時間愈來愈少。學齡前的幼兒,與保母、外勞或祖父母等相處的時間往往超過父母;二十四小時托育的孩子,甚至只在週末假日才與父母短暫相聚。
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與父母建立親密的關係、安全感與信任感。幼年時期的親子關係,足以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成長與情緒發展。孩子的許多習慣,也是在這段時間養成。透過緊密的親子互動,父母更瞭解孩子,日後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他最適切的關心、支持、安慰與鼓勵。
上小學以後,忙碌晚歸的不只是父母,安親班及才藝班佔據了孩子課後大部分的時間,很多孩子上完才藝課程回到家已八、九點,親子間的對話侷限於「快洗澡、快寫功課、快去練琴……」,彼此都欠缺聊天傾聽的心情、精力與時間。親子相處缺乏品質,孩子無從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家庭的溫暖,當然就難以傾訴自己的挫折與煩惱。
許多青少年問題源自親子關係失調。孩童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與關懷,多會向外尋求依附與歸屬感,就容易出現偏差行為。忙碌的父母要利用機會與孩子互動,例如:在接送孩子的路上、餐桌上,與孩子輕鬆閒聊。重要的是要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成長變化,而不只是課業成績,多給予鼓勵和肯定,增加孩子的自信;選擇有親子教室的才藝班,與孩子一同學習;假日可帶孩子一起做早餐、逛超市,鼓勵孩子參與家事或運動,分工、分享也便於親子交流,提升家庭凝聚力;睡前給予擁抱讚美,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關心,知道當他們有需要時,父母總會在身旁。陪伴,不必刻意在彼此緊湊的生活中另擠出時間,而應互相參與分享彼此原本的日常作息。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的陪伴與關心,是孩子安定與成長的力量,有智慧的父母會把握每一個機會陪他們長大。
小孩教育的關鍵,現在才知道?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是老師教導方式出了問題;孩子習慣不佳,是學校教育不夠嚴謹。雖然大家都明白其實「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目前很多家庭仍存在著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多非智力因素方面,是需要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來完成的。比如:情感培養、性格塑造、習慣養成,以及責任、自信的養成等。從某種意義上說,家長其實也是一種職業,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其實是不稱職的,雖然他們事業有成,但事業的成功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現實生活中,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階段,那就是爸媽的「陪伴」,其實每天都是增進感情與親子教育的好機會,以下便整理出每日親子新處的四大黃金時間,給孩子更多溫暖和關懷,才能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
薄荷時間
要想孩子一天有個好心情,早晨睜開眼睛的那一刻是很重要的。所謂「薄荷時間」就是要讓孩子起床前的時間如薄荷般清新和令人愉悅。
蛋糕時間
「蛋糕時間」指的是無論爸媽還是孩子,從外面趕回家後都需要一段時間用來放鬆和調整,這段時間就應該像蛋糕那樣放鬆柔軟,令人舒適自在。
蜜糖時間
蜜糖時間正是利用孩子入睡前的時間和孩子「談情說愛」,讓親密的感覺成為調和親子關係的「蜜糖」。
黃金時間
跟孩子約定一個時間,父母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和孩子以朋友的時間相處跟孩子一起開心的玩鬧,這個時間最有利於增加孩子和爸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