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個人所得稅已經淪為工薪稅,使貧富差距加大。(圖片來源:網路)
【看中國2015年05月31日訊】「要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對個人所得稅歷史瞭解的人都應該熟悉這一提法,因為從1995開始,到現在已經提了20年。
在2006年,中共政府「兩會」上,政協委員陳開枝就提交了一份有名的「7號提案」《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應以家庭為主的建議》。幾次調整個稅起征點,都有人提出類似建議。個稅熱議多年,但是按家庭徵收個稅依然沒有具體實施的消息。
《中國經營報》5月30日報導,經過多方的討論,十多年的修改,個稅改革方案今年內有望出臺,目前財政部已經組織了多名專家進行討論,並成立了個稅改革專家組,人員包括經濟、法律、征管、稅制等方面的人士,主要內容是對個人所得稅的稅基、稅率,以及綜合症收範圍、征管技術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研究。
目前公眾所能瞭解到的消息也只是「個稅改革方案年內有望出臺」。「有望」畢竟不是「確定」,依然充滿變數。民眾對個稅改革期待已久,認為個稅改革既要有方向,也要列出時間表,劃定路線圖。
1980年中國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個稅起征點被定為800元,2006年改為1600元,2008年調整為2000元,2011年進一步調整為3500元。中國GDP從2011年471,564億元增加至2014年588,019億元,物價水平也處於持續增長之中,而至今個稅起征點一直停留在3500元。
徵收個人所得稅屬於國民財富的二次分配,其初衷在於縮小貧富懸殊。但是,中國個稅的調節導向出現了偏差,使得工薪階層成為了個稅繳納的主體,而更富裕的群體卻能利用各種方式避稅,個人所得稅正在異化為「工資稅」、「窮人稅」。目前中國工薪階層所繳納的個稅佔總納個稅額的70%左右,貧富差距有不斷拉大的趨勢。
另外現行個稅免征額基礎數據的計算方式也問題多多,統計局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大陸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消費支出為2202元,折合每月183.5元。此前公布的2013年大陸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消費支出為1745.1元,折合每月145元。
針對此數據,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副主任王有捐曾發表文章解釋稱,現行統計的城鎮居民居住支出包括:水電燃料費、住房裝潢支出、維修用建築材料支出、租賃房租、取暖費、物業管理費和維修服務費等。
而公眾最關注的購房、建房支出等並未包含在內。從公布數據增速看,統計局並未調整其統計方法。民眾對此表示,統計局數據專業造假已經幾十年,不可信。
但更為重要的問題是,統計局的這一數據是財政部用來計算個人所得稅免征額的基礎性數據。雖然面對民眾的不滿,以及支出明顯被低估,但是財政部仍然採用此數據作為計算基礎。
官方用錯誤的統計方式嚴重低估民眾支出,財政部、稅務總局仍然「雁過拔毛」,在居民用於日常支出的消費部分中再徵收一部分稅收,美其名曰「對收入分配進行調節,增強公民納稅意識」。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