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中國科學家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消息在世界科學界引起不安和激烈的討論。(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05月01日訊】(看中國記者端木珊綜合報導)近日,一則中國科學家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消息在世界科學界引起不安和激烈的討論。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自然》、《科學》、《紐約時報》、德國《明鏡週刊》、《法蘭克福匯報》、哈佛醫學院幹細胞生物專家George Daley、英國生物學家Edward Lanphier先後撰文,這些文章幾乎一致的指出中國科學家這一研究涉及到的倫理道德問題,相關技術如果被濫用,很可能導致人類的滅亡。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4月29日發表聲明,重申其禁止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改造的長期政策。聲明中,該研究院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介紹了該機構不會對上述研究提供科研經費的法律原因和倫理考量。柯林斯直指,修改人類胚胎基因是人類不應越過的底線。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第一時間對該聲明進行報導,並標注為「爆炸新聞」。
上述研究是由中山大學副教授黃軍就和他的團隊進行的一次人類胚胎進行基因修改實驗。實驗利用CRISPR/Cas9技術,試圖修改人類胚胎中編碼人β-珠蛋白的HBB基因。實驗使用了86個問題胚胎,48小時後,有71個胚胎存活。研究人員對其中54個進行了基因測試,僅有28個胚胎的基因被成功修改,但只有一小部分包含替代的遺傳物質。
研究團隊最初將論文投給《自然》與《科學》雜誌,但由於倫理道德爭議被兩家雜誌拒絕刊登。3月,報告在國內期刊《蛋白質與細胞》發表,不過《蛋白質與細胞》的編輯表示,這並不代表雜誌對這類研究的認可或者鼓勵。《蛋白質與細胞》雜誌總編輯饒子和說:「我們圍繞這個問題的倫理爭議進行了認真探討,我們預計可能存在不同的觀點,但需要發表它才能引發討論。」
期刊執行編輯張曉雪特別針對該研究撰寫文章《迫切需要控制基因編輯技術》並於4月28日發表在該期刊上。文章說:「在超乎尋常的嚴謹考慮和審議之後,編輯部決定刊發黃軍就研究組的論文,但這不應被視作是對這一實驗操作的讚許或者對同類嘗試的鼓勵,而應該被視為一個警報,基因編輯技術迫切需要被控制住的警報,尤其是在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上使用該技術。」
據悉,中國研究人員採用的CRISPR技術是基因「修改」技術的一種,該技術此前曾先後在老鼠、猴子等物種上使用,但鑒於倫理障礙,一直沒有在人體嘗試,也沒人敢做。
長期以來從事科學報導的德國記者朗格公開在德意志電臺以及其它媒體上介紹,德國也在細菌、植物和動物研究領域上進行了這類研究。但是由於胚胎保護,因此在這個領域中進行研究是禁止的。中國的科學家所從事的這項研究在德國是被明確禁止的,在國際上也有很多科學家對此做出禁止的呼籲。
據德國媒體報導,在中國,黃軍就和他的研究小組並非是唯一從事這項實驗的科研小組,還有四家中國研究單位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在國際社會如此質疑的情況下,中國科學家並沒有感到有倫理和道德問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