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英首次交鋒---1636年明英戰爭

 2015-04-29 00:4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大明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境地,在帝國中部、西部地區農民起義不斷,且愈演愈烈。北部則後金勢力不斷的侵擾,遼東、京畿地區飽受戰火摧殘,白骨遍野。一向較為安定的南部地區也因歐洲殖民者的動來而變得不安。自16世紀葡萄牙人東犯後,接著西班牙、荷蘭人也接著踏上這片土地。就連遠在大西洋的島國英格蘭也想在這片土地上大賺一筆。

17世紀初,隨著葡萄牙人在遠東的商業霸權已經衰落。他們的商船在遠東屢次遭到荷蘭艦隊的的劫掠,他們轉而想聯合英國人的力量以牽制荷蘭人。而這正為英國殖民東方提供了一個天賜良機。163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總督達成協議,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門從事貿易。同年12月12日,英王查理一世頒布訓令,任命威德爾上尉為指揮官,率領6艘船艦前來中國。

威德爾船隊於1636年4月14日從倫敦啟航,11月7日到達印度果阿,與果阿總督交涉前往澳門貿易問題。1637年1月17日,船隊離開果阿,先後在伯特卡爾(Bhetkal)柯欽和亞齊建立商館。6月27日,船隊到達澳門以南的十字門外停泊。英國商船的到來使葡萄牙人感到為難,因為這時澳門與果阿、里斯本的貿易航線已被荷蘭艦隊所阻截,航行十分困難,澳門葡人只能維持長崎和馬尼拉的貿易航線,而且同長崎的貿易也將因日本頒布鎖國令而被迫停止,這樣就只剩下馬尼拉一處仍然保持密切的貿易關係,但貿易額每年仍達100萬兩。如果任由英國人開闢中國市場,打破其對中國外貿的壟斷,則葡人僅存的一點貿易利益也將喪失。因此,澳門葡人拒不不執行果阿總督的指示,不允許英國人分享澳門的貿易特權。葡人在中國官員面前極力底毀英國人,說他們就是荷蘭人,企圖前來搗亂,應於驅逐。葡人又從澳門派出巡邏艇在英船附近巡弋,阻止英國人進行貿易活動。

威德爾見到澳門貿易已無希望,便於7月底啟碇前往廣州。8月8日,英船到達虎門亞娘鞋(Anunghai)停泊,虎門炮臺守軍鳴炮示警。威德爾蓄意挑起事端,下令扯下聖佐治貿易旗,升起英國國王的軍旗,擺出一副準備戰鬥的架勢,隨即指揮船隊炮轟虎門炮臺。攻上炮臺後,英軍扯下中國軍旗,掛上英王旗幟,並拆下35門大炮,作為戰利品搬到船上。廣州當局派葡人諾雷蒂(Pallo Noretti)交涉,威德爾才把大炮歸還,同時派出兩名商人隨同諾雷蒂前往廣州。他們攜帶西班牙銀幣22000里爾,以及2小箱日本銀幣,作為購貨之用。但英船卻繼續深入廣州內河。這種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激起廣州當局的憤怒。9月10日,廣東海防當局派出3艘戰船衝向英國船隊,發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倉皇溜走。但威德爾對侵犯內河不僅毫無自責之意,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濫施暴虐。19日,在虎門地區縱火燒燬了三艘中國帆船,焚燬一個市鎮,搶奪30頭豬。21日,又攻佔並炸毀虎門亞娘鞋炮臺,焚燬了大帆船一艘。當他在虎門犯下了如此罪行之後,也覺得不好同中國打交道,便將船隊駛行澳門,請求葡人出面轉圜。11月22日,英商在廣州答應中國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30日,威德爾向中國官員提交了一份保證書,對虎門事件表示歉意,並保證完成貿易後即行離去。據此,廣州官員決定對其不予追究,令其貿易後盡快離境。12月29日,威德爾船隊離開澳門,啟程回國。中英之間充滿火藥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結束。

来源:銅雀歷史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