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醫養生重五養,延年益壽(圖)

 2015-04-25 21:0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醫認為,「氣」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氣」的生成複雜,來源不一,分類多端。其功能有五:推動、溫煦、固攝、防禦和氣化。「氣」之為病有氣虛、氣鬱、氣滯、氣阻等。

鑒於「氣」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中醫養生保健總以養氣為首。清代醫家黃凱鈞在《友漁齋醫話》中提出的「養氣訓」,對養氣的方法進行了概括總結。

養心少思慮

心氣泛指心的功能活動,現代也可特指心臟推動血液循環的功能。人之思慮最易耗傷心氣。「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怵惕思慮、喜樂無極、悲哀憂愁、恐懼不解等情志因素首先影響心,而後引發相關臟腑的病變。過度思慮容易耗傷心神,導致心神失養,整日恍惚不寧。中醫認為,驚、恐能抑制思,可以準備一些「小驚喜」,暫時讓人從思慮中脫離出來。平時適當放空自己,出去散散步,舒暢心情,多吃一些瓜類豆類等疏肝健脾的食物,對守神有一定幫助。

心態寧靜養肝

嗔怒是一種強烈的情緒反應,通常在自尊或受到威脅或損害時出現。嗔怒易導致兩肋脹痛、胸悶不舒,並常見消化機能紊亂或女性月經不調等症狀,嚴重的還會使血壓升高甚則猝死,此即《素問·生氣通天論篇》所謂:「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苑於上,使人薄厥」。可見,保持心態的寧靜與平衡非常重要。

口腹之欲養胃氣

胃氣泛指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胃氣充足是機體健康的標誌。中醫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人以胃氣為本」。不禁口腹之欲,恣食肥甘厚味最易損傷胃氣,《素問·痺論》概括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四少言語養肺氣

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肺氣不足以咳嗽、乏力、畏風、自汗、易感等最為常見。除疾病因素外,話多語稠易耗損肺氣。中醫謂「多言耗氣」。孫思邈也告誡「莫多言」、「多言則氣乏」;宜「少語」,少語氣得充養,不致無謂耗散。話多耗氣傷津。如果長期從事教師、話劇演員等用嗓過度的職業,很容易耗氣傷津,頻頻出現口乾嚥燥等症狀,或咽炎、喉炎、聲帶息肉等疾病。此時若用甘寒的胖大海、麥冬等泡水,只能暫時緩解症狀,還可能因藥物寒涼而損傷脾胃。這是因為只補陰,忽視了益氣的重要性。這種情況下,首先應當少說話,減少用嗓,守固氣陰;如實在無法避免,可在胖大海、麥冬基礎上稍加太子參、蜂蜜等,可益氣生津。

五節房室養腎氣

腎氣指腎的功能活動,它在人體起著生殖繁衍、充養髓骨和調節全身機能的作用。房勞縱欲而傷精者,不僅會表現出生殖方面的異常,還可見骨軟乏力、腦空無物和身體溫度感覺異常等表現。中醫養生提倡「守精」:首先要做到節欲保精;其次應適當參加戶外活動,疏理肝氣,健運脾胃,以後天養先天;此外,還可以用黑豆、薏米、核桃等煮粥調養。精足、氣充、血旺,人體自然健康。

讀者倘能達到「人能留心五養,長壽永年無難也」的境地。

責任編輯: 雨柔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