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最高智囊機構稱中國經濟要觸底(圖)
官方最高智囊機構稱中國經濟風險加大進入觸底期。(圖片來源:網路)
【看中國2015年03月22日訊】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因起草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383」改革方案而聞名,被稱為中共政府的最高智囊機構。中國國務院發展中心副主任劉世錦3月21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轉型已經進入下半場,將在今年到明年進入觸底期,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艱鉅的困難和挑戰。
劉世錦稱,中國在2015年的GDP有可能實現7%的增長速度,但是這要通過非常大的努力。而2015年之後,GDP增速將放緩至7%以下,未來十年的平均增速大概在6.2%左右。
劉世錦表示,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測算,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達到14%。目前,房地產投資的增速在繼續下滑,預計今年將降到8%左右。
以下為演講實錄精要:
劉世錦: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我想以全面持續的提高要素生產率為題談一點想法。
經濟發輾轉入新常態,所面臨的問題、矛盾和挑戰必然多於其它時期。從國際經驗來看,許多經濟體正是在這個時期出了大的問題,甚至陷入危機。
中國經濟增長去年10月份以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國經濟的轉型開始進入了下半場,短期內經濟過快下滑的風險加大,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有可能超過以往。今年和明年我們認為很可能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的一個觸底期。
具體的說,就是在避免增速快落的同時,實現平穩觸底,我們感覺需要有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就是高投資觸底。以往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主要依托於高投資,而基礎設施、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可以解釋85%左右的總投資的變動,目前基礎設施投資和出口這兩個靴子已經相繼落地,房地產投資也開始回落。
第二個條件就是嚴重過剩行業的退出和重組大體完成。標誌是低效企業關閉重組,產業集中度提高,嚴重過剩行業的價格主要是PPI指標開始回升,相關企業逐步達到正常的盈利水平。
第三個條件就是新的增長動力可以填補投資減速和過剩行業調整留下的空間而有餘。主要包括製造業轉型升級、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擴展,更重要的是創新。
最近中國有一個問題討論比較多,就是通縮的問題,中國現在出現的這種價格的低迷,我們感到與成熟經濟體的通縮相比成因大不相同,那麼這種通縮主要不是因為流動性不足,而是由過去30多年,特別是過去10多年重工業高速增長所導致的嚴重產能過剩所引起的。
第二是要打破剛性兌付,以局部風險的釋放守住全局性、系統性的底線;第三是基礎產業領域要切實「放大」,放大是打引號的,就是要放開准入,引入行業外大的投資者。
第四加快城鄉之間土地等資源的流動和優化配置,真正把最廣大農民的利益界定好、保護好、發展好;第五要由強政府轉變為小政府。在改變亂作為的同時也要糾正不作為,還要在新常態下會作為。
第六是綠色發展可操作。比如測算生態資本使之成為社會總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綠色發展的收益可度量、可貨幣化、可市場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