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在緬甸內戰中扮演的角色(圖)

作者:王凡  2015-03-16 11: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5年03月16日訊】「中國投資給緬甸內戰火上澆油」——這篇《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在過去幾日引發不少關注,《環球時報》也發文進行批駁。對此,德國之聲採訪了該文作者馬修·史密斯。

德國之聲:您在《紐約時報》上的專欄引發了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的批駁,稱「與中國做生意會惡化緬甸爭端,是非常奇怪荒誕的邏輯」以及「更應該幫助緬甸而非埋怨中國」。對於這樣的批評,您要作何回應?

史密斯:我們並沒有得出「與中國做生意」會使緬甸爭端惡化這樣的結論,而是認為:在緬甸戰區的大規模投資確實煽動了緊張關係,對爭端和暴虐起到了推動作用。

問:在中國投資項目煽動民族和軍事衝突問題上,您在文章中以大唐公司與克欽獨立軍的事件為例,暗示緬甸軍方攻擊克欽獨立軍是為了保護中方投資。這樣解讀正確麼?您做出這個判斷有哪些具體證據?

史密斯:首先,這不是一個判斷。我們採訪了數百名目擊者、緬甸北部戰區災難的倖存者,以及雲南的克欽難民、救援人員、士兵等人。我們前往了(中國)投資項目所在的地區和緬甸正在經歷戰亂和暴虐的地區。我們的指責是基於對於緬甸戰區第一手的調查研究和參考文獻。中國自己也承認,爭鬥衝突發生在中國在緬項目的周邊。

問:您在紐時的文章中也稱「緬甸軍方顯然只有在取得更多地盤後,才會嚴肅對待和平問題」。我們是否可以得出結論:假設沒有中方投資,民族衝突和地盤之爭仍然會導致緬甸內戰?對於緬甸軍方而言,這其中是否有比中國投資更為核心的利益?

史密斯:即便在克欽邦和撣邦北部沒有中國投資,很可能緬甸的民族戰爭仍然會持續。這些都是根深蒂固的政治衝突。但是我們並沒有說,緬甸的戰爭僅僅是源於中國在大型項目上的投資。我們說的是,多個項目直接導致了對人權的侵犯、助長了衝突。

至於假設沒有這些數十億美元的項目,爭鬥和暴虐是否會有所不同,這是一個尚有爭論的問題。同樣地,如果沒有投資者數十億美元的生意在面前晃來晃去,緬甸的軍方精英們會怎樣看待北部領土,同樣也是一個未有定論的議題。

核心的一點是:在緬甸北部的戰亂中,中國是一個非中立的利益相關者。

問:拋開中國投資可能給戰亂火上澆油這一點,緬甸經濟在過去幾年是否從中國投資中獲益?要改善緬甸的基礎設施、避免其經濟崩潰,除了外部投資外還有哪些可能的辦法?

史密斯:我在這裡還要強調,我們並沒有說「所有的」中國投資都對爭端和暴虐起了推動作用。對於緬甸而言,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和政治夥伴,我在專欄中也這樣表示,並為中國如何幫助緬甸迎來更好的社會經濟未來提出建議。事實是,在持久的和平協議達成前,人們都不應該在緬甸戰區進行大規模採掘投資。這一點適用於任何一國的投資者。

問:您認為國際社會應採取哪些行動,來協助果敢叛軍與緬甸軍方間的停火協議進程?

史密斯:參與目前與緬甸政府停火談判的其實不僅僅是果敢叛軍,而是多個民族武裝團體。國際社會應該為談判的繼續與成功提供真正支持。這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民族武裝團體明確表示,希望和談時有美方代表在場。然而北京堅持,美國應被排除在外。這引起了民族武裝團體的公開不滿。

很顯然,中國在地緣政治方面的考慮滲入了其對緬甸的干預政策上。在我看來,這(中國的干預)並不是很有效。同樣,當(緬甸政府與叛軍)在瑞麗舉行和談時,來自北京的代表告訴緬甸政府,不要允許國際援助機構進入聚集著大量流離失所者的邊境地區。而直到今天,援助機構仍然被拒絕入境緬甸。這讓成千上萬流離失所的克欽人無法得到足夠的人道主義援助。這對任何一方都沒什麼幫助。

馬修·史密斯(Matthew Smith)是「鞏固人權組織」(Fortify Rights)的執行總監,也是「綠色回聲組織」(Echoing Green Global)成員。他曾撰寫多篇針對緬甸和中國人權問題的報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德國之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