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放下即自在(圖)


攝影: youkou

劉先生是河朔人,年紀六十多歲,居住在衡山紫蓋峰下。有時會出現在衡山附近的縣市,向人乞討得錢,然後買些鹽、酪等日常用品歸家,用完之後再出門乞討。

除此之外,他每天總是攜帶一竹籃,裡頭貯放著大小不同的筆和棕帚、麻拂等數件清潔工具,然後遍游鄰近的每間寺廟,拂拭裡頭所供奉的神佛塑像,倘若鼻、耳、孔竅有了積垢或塵土,即以筆掏拈而出,日日習以為常,周圍百裡內的人,都熟識他這號人物。

縣城裡有一位富人,曾贈送他一件僧袍,劉欣然接受,道謝而去。過了幾天看見他,則是依然如故的穿著舊衣,像當初一樣。問他緣故,回答:「我幾乎被你給累死了。我往常出門,廟庵雖有門,可從不關,歸來之後即刻就寢,門也不鎖。自從得了你饋贈的僧袍之後,不穿上它出門,則一路上心中老掛念,怕遺失或被偷,因而買了一付鎖頭,出門就鎖上。或穿上僧衣出來,夜晚歸家就立刻關門上鎖,以防被盜。幾日裡心上難安、汲汲營營,七上八下,無法決定該怎麼才好。今天偶然穿上那件衣服走到市集,忽然醒悟:以一件僧袍之故,使得方寸之間攪擾如此,對一個修行的人來說,是大可笑之事呢。適巧遇上一人經過面前,我即脫下袍子送與他,此刻,我的心方才坦然,如釋重負,不再一心系念。哈哈,我幾乎被你給累死哪!」

有回他到上封,歸家路上遇雨,看見路邊有一墳墓旁有個洞穴,於是側身進入避雨。此時正值黃昏,暮色蒼茫,因此他乾脆倒頭就寢。等到快半夜時,睡醒了,雨停了,月光斜斜的透進洞穴,照見墓塚中的內部情況,歷歷可見,陪葬的瓷器甓甚是光潔,墓壁中惟有白骨一具,自頭頂至手足俱全,其餘並無一物。

劉才剛剛起身坐好,正伸頭移近探視時,那具白骨倏然之間挺身而起,急步向前抱住劉。劉極力掙扎、奮掌打擊,於是那具白骨七零八落的墮了一地,不再動彈啦。

劉出穴後,每次與人都談及此件異事。或有人說:「此非怪事呢,劉是修行和尚,真氣壯盛,功能足夠吸附並擊碎枯骨罷了。」就像當今兒童們,拔雞毛放入懷中,以手指所生之靜電,上下吸引,那羽毛隨即感應跟進,羽稍只要折斷就不靈了,也是此類原理吧。

(事據宋 郭彖《睽車志》)

 

本文留言

作者紫悅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