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3月08日訊】已經有兩位銀行行長在「兩會」上訴苦了。
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在發言時說,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到了臨門一腳的關鍵時期,推進改革過程中會伴生很多問題。「銀行是弱勢群體。」此言一出,滿堂大笑,包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則說,和大企業相比,銀行的確是「弱勢群體」。他表示,前兩年銀行抓存款要請人吃飯、唱歌,放貸時企業議價能力更強。
經濟下行,銀行業也步入了「新常態」。網際網路金融自監管空白處滋生壯大,借利率市場化和脫媒之勢,也分食了銀行的一杯羹。資產端需求不旺、負債成本上升,銀行業的資產負債兩頭受壓,以存貸為主的業務模式早已不可持續,向「輕資產負債」模式轉型則囿於路徑依賴難以實施。從去年11月至今,央行進行了兩次降息,銀行利差持續收窄,更是直接衝擊了今年的利潤空間。
據瞭解,有部分大行將2015年的淨利潤增速目標定為1%甚至為負,與前兩年的兩位數增長規模呈天壤之別。2014年三季報顯示,除農行維持在10%外,其它大行的淨利潤增速已都跌至個位數,在7-9%左右。
「市場的一致預期是,大行的淨利潤增速為負,1%都是超預期了。」一位基金人士說,預期上市銀行業的整體利潤增速在0-5%,且後續還有降息空間,這對銀行的利潤衝擊不言而喻。一位股份制銀行高層亦對記者表示,去年11月的不對稱降息,對該行的淨利潤增速規模至少減少了10個百分點。
不無諷刺的是,2011年底時任民生銀行行長洪崎還曾表示銀行「利潤太多高,都不好意思公布」。僅僅三年多過去,銀行的報表已滄海桑田。過去十年,銀行業依靠規模擴張的經營模式,實現了業績的高速增長。但靚麗業績報表的背後,是較為粗放的經營模式、較為粗暴的考核指標,存款忽高忽低,不良隱患重重。當經濟「三期疊加」效應顯現,銀行業作為順週期行業,自然承受相當大痛苦。
銀行業不良貸款已呈全國性反彈。產能嚴重過剩、整體負債率大幅度攀升、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影子銀行與社會集資盛行,看起來亂象叢生。一位銀監會中層直言,目前銀行不良貸款普遍反彈,「無論哪一個銀行,無論哪一個地區」。銀監會數據顯示,2014年12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8426億元,較年初增加2506億元,即較年初增加42%。
「下一階段的突出問題就是,風險可控、定價比較好的資產從哪兒來。」一位銀行行長說。多位銀行人士對記者指出,有效信貸需求不足,銀行風險偏好減弱。現在經營較好的企業,如果處於行業下行週期,往往會採取不借貸甚至提前還貸來維持經營;而有借貸需求的企業,往往負債率過高,違約風險上升。
理論上,風險攀升必然要求更高的利率來覆蓋,但當前國務院的政策著力點是,採取多重措施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據財新記者瞭解,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採取行政手段控制融資平臺的融資成本,導致資金成本難以覆蓋風險。
「以往銀行像個大胖子,現在不得不站起來瘦身了。」一位大行中層坦言。他認為,網際網路金融也對銀行業尤其是零售業務提出了挑戰,網點也成了銀行的累贅之一。「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由於沒有包袱輕裝上陣,又加之較為寬鬆的監管環境,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尤其是新生的網路銀行,則有了挑戰傳統銀行的機遇。
銀行業新的增長點在哪裡?前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在「兩會」期間的答案則是,中國銀行業壞賬率很低,相信銀行業會順應網際網路金融趨勢開展業務。此前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未來的新增長點是「金融市場業務」,利率市場化是債市大發展的推動器,這必將為商業銀行的經營轉型與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但短期之內,這些業務尚難言放量增長,銀行需要忍受轉型陣痛,甚至承受洗牌格局。「同業業務、貿易融資、跨境套利等業務都受到趨嚴的監管。」一位銀行人士說。在多重因素下,新業務彌補不上,傳統信貸業務萎縮,銀行的新增長空間短期內實則有限,叫苦一下也是肺腑之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