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或將成為本幣的催命符

【看中國2015年03月02日訊】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國外匯儲備也不斷充盈起來,中國外匯儲備在2014年夏天一度向四萬億美元逼近。2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國家外匯儲備38430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17億美元。

不少人認為巨額的外匯儲備看起來是件好事,可以用其來保護本幣,現在很多國家也是這麼做來保護本國貨幣的匯率。但其實,外匯儲備越龐大則對本幣的侵蝕越大。

這從人民幣匯率就可以看出一二,中國外匯儲備自從2006年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一,近幾年更是成幾何式地瘋狂增長,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近兩年卻呈現下行態勢。27日,人民幣即期匯率開盤走低,較中間價折價幅度最高達1.98%,再度逼近「跌停」。創2012年10月以來新低。

俄央行26日發布公告說,自2月13日至2月20日,俄羅斯國際儲備由3747億美元降至3646億美元。俄羅斯國際儲備已連續6週下降,降至2007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

俄羅斯國際儲備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等。俄羅斯國際儲備由俄政府和央行共同支配,主要用於應對經濟風險。去年年初俄羅斯國際儲備為5095.95億美元。由於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和國際油價下跌,俄羅斯經濟運行出現困難,國際儲備不斷減少。

2013年底,俄羅斯外匯儲備4696億美元,從外匯儲備對本國M2的覆蓋度來說,遠遠高於中國在2015年初的水平,俄羅斯2014年的外貿也是順差,2014年全年,俄羅斯外貿順差是2109億美元,2014年上半年是1130億美元,可是說,外貿數據非常靚麗,可是阻擋不住盧布危機的發生。

去年,為保護盧布匯率,俄羅斯多次大量拋售外匯儲備,也沒有挽回盧布危機的局面。

知名財經學者如松說,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同樣能找出類似的例子: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在1945年初,外匯儲備達到8億多美元,按當時的黑市匯率,流通的法幣僅僅折合2億美元左右,龐大的外匯儲備並沒有挽救法幣的命運。

如松指出,其實外匯儲備越龐大,本幣的價值越難以信任,外匯儲備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從種種跡象來看,對於非自由兌換的貨幣,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無法保證本幣幣值的穩定。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分析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存在誤區也表示,出口不是越多越好,出口進口應基本平衡;外匯儲備不是越多越好,高外匯儲備會使貨幣流通量不健康增大。

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一個國家不斷積累外匯儲備,不斷追求外貿順差正表明瞭本幣沒有自己的信用之錨。

貨幣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信用,貨幣交換是信用記錄的清算,而且通貨僅僅是基礎信用關係的表徵。如果一個貨幣失去信用,則跟一張紙沒什麼區別。

如果的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非常強大,一個貨幣有足夠的信用——貨幣嚴格按照信用的需求來發行,那麼在貨幣自由兌換自由市場則會立於不敗之地。貨幣自由兌換(Currency Convertibility)是指在一個統一的或健全的國際貨幣體系下,一個國家或貨幣區的居民不受官方的限制,按照市場匯率自由地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相兌換,用於對外支付或作為資產來持有,包括貨幣完全可兌換和部分可兌換。

但有些國家不准許本幣自由兌換,如松說,有些國家通過匯率手段、財政手段、政策手段(獎勵出口限制進口)可以形成外貿順差積累外匯儲備,恰恰是本幣信用不堅固的表現。這就是說,刻意追求貿易順差積累外匯儲備,代表自身貨幣的信用比較低,需要藉助外匯儲備來保護自己的匯率;

不准許自由兌換貨幣、用財政手段積累貿易順差形成外匯儲備,就會形成自身財政的不可持續,財政不可持續,就會不斷放大對本幣匯率的壓力,當資本開始出走的時候,就會帶來本幣的危機。

如松表示,全球化已經進行了三十個年頭,在很多國家都形成了事實上的本幣、美元雙貨幣本位制(這是美國人推動經濟全球化最期待的結果),資本出走、本幣持有人信 心動搖,就會選擇外匯,對本國經濟和財政形成巨大的壓力,在財政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之下,本國央行只能加速釋放本幣,對匯率形成進一步的壓力。

一個國家的匯率取決於自身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財政的健康可持續性(實際就是制度的先進性)和貨幣發行機制,和外匯儲備真的沒多少關係。

另外,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無論多龐大,正常情況下也不如本幣的數量龐大,何況本幣基於經濟和財政的要求,還需要釋放甚至加速釋放本幣,這就造成一個事實,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和貿易順差難以保護本幣的匯率。

同時,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所以,這就形成一個奇怪的現象,外匯儲備不但成不了本幣的「保護神」,而恰恰外匯儲備變成了本幣的催命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