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視角】中國經濟絕境之國際市場萎縮(下)
——「2014中國實體經濟困局」系列之七
【看中國2015年02月22日訊】(接前文)
美國是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是中國出口的市場風向標。美國的消費具有明顯的層級特點,也反映出世界市場的狀況。
美國市場的關鍵特點是隨著美國QE印鈔的持續,美國貧富差距進一步增大,美國民眾消費加快分流。一部分人越來越富裕,減少中國產品消費,轉而增加歐洲中高檔和奢侈品消費;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變得越來越貧困,中國出口的質量較高價格適中利潤率較高的產品,主要供給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消費能力變差,中國產品市場空間減小。
美國中產階級弱化,低收入人群增加,美國對中國產品出現明顯的消費降級。中國出口企業提高報價時,美國進口商面臨選擇:一是停止從中國進口,將訂單轉到其他價格更低的國家,二是堅持同樣的採購價格,放寬採購標準,或者增加採購低價產品的比例。低價產品採購還是市場需求,還能夠創造中國的出口商品量,但是從高質高價產品向低價產品降級,讓中國出口企業幾乎利潤甚微。
大量生產出口但是利潤微薄意味著出口企業步入非常危險的地步,市場擠壓屬於趨勢性方向,只會越來越差而不會越來越好,企業在這樣的市場大勢中,只可能從微利走向持平,從持平走向虧損,無論外資還是中國本土出口企業都面臨同樣困境。2012下半年中國出口生產加速惡化,越來越多企業陷入虧損。2013下半年,大量出口企業規模化裁員,有的直接關門。2014年,世界經濟加速走向大蕭條。
各國政府經濟刺激就是想拖延或者避免大蕭條,經濟刺激的本質是騙子欠債無力償還後,政府接過騙子的爛攤子繼續騙,人們習慣盲目相信政府,經濟得以維持一段時間,但是根本問題並沒解決,政府只是用更大的可能危機掩蓋過去的小危機,最終導致形勢更惡劣。
2014年是政府危機加速的一年,形勢日趨失控。2011-2012年,希臘西班牙等又走到新危機的邊緣,希臘就像規模更大的雷曼兄弟,歐美像大型商業銀行,雷曼兄弟倒掉後有人說,如果當初救助雷曼就不會爆發危機,所以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1年希臘危機後,歐盟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尤其是支持希臘賴賬)以及美聯儲瘋狂印鈔以支撐搖搖欲墜的歐美經濟。
希臘賴賬後私人資金不再購買其債券。2013年底,以希臘為代表的多個歐洲國家又山窮水盡,這一次歐元區維持強硬的貨幣控制政策,也就是絕不再輕易印鈔。如果印鈔救助希臘西班牙,德國通脹率將急劇增加,歐元會失去人們的信任導致解體;如果堅持不印鈔,歐元持續從希臘西班牙等國流出,加速希臘和西班牙的社會資金鏈斷裂,貨幣會持續緊縮(通貨收縮),這意味著政府更難以運轉,一旦希臘西班牙等任何一個國家出現政府關門事件,同樣會影響歐元的生存,進一步導致世界經濟危機。
在美國,QE印鈔隨著惡性通脹壓力的加大逐漸退出經濟系統,如果不退,美國將陷入惡性通脹,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減少,減少QE印鈔,美國經濟也會減緩進入蕭條。
更重要的是,2014年國際市場進入加速下滑的軌道,隨時出現第二波危機,這一輪危機的規模更大影響更深遠。第二波經濟危機後,世界經濟將崩潰在某個不確定的時點,之後世界經濟大蕭條,其深度和廣度將遠遠超過1929年經濟大蕭條。
在中國,人民幣匯率導致出口企業雪上加霜。人民幣升值後,中國生產商和歐美進口商都難以接受價格調整,而大宗原材料價格暴漲吞噬掉企業的微薄利潤,大量企業還因為缺乏期貨市場和金融外匯知識,在完成訂單結算時才發現自己不賺反虧。一方面各種成本和人民幣匯率一起上升,另一方面國際訂單逐漸消失,歐美採購商優質優價的採購模式逐步傾斜到質次價廉,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2012年發達國家的進口商減少在中國採購,把訂單轉到其他價格較低的地區。服裝曾是中國出口的最大宗產品之一,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嚴重衰退,2006-2007年,北美很多中檔商場的服裝大都是中國製造,2013年中國製造的份額明顯縮減,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產地服裝。(在2010年以來的經濟分析中,筆者曾多次從不同角度強調中國出口在快速失去競爭力、開始大批被淘汰。)
2014年美國縮減QE,直接引起一些落後國家的貨幣對美元的大幅貶值,如果繼續縮減他們的貨幣貶值幅度更大,人民幣對美元保持穩定或者小幅升值,中國訂單將加快向其他地區轉移,中國的外貿更沒生存空間。
出口企業面對矛盾的形勢難以抉擇無所知從,糾結在於企業親歷獲取的信息和從主流媒體獲得的信息反差巨大:一方面,自己的業務快速減少且越來越難做。大量出口企業能夠感受到,國際市場需求在減少或者緩慢消失,有的需求甚至突然消失,本土加工廠、港臺和歐美日資企業都面臨同樣困境。歐美客商日益減少,落後國家的客商越來越多,曾經火爆的廣交會到2013年淪為落後國家客商參觀的雜貨鋪。
另一方面,在國家的主流媒體裡,世界經濟一直在好轉,美國失業率創新低,歐洲也積極解決希臘西班牙等國的問題。這些正面的積極的消息,讓出口企業感覺還有希望,未來仍有發展空間。
如果沒有這些消息,出口企業可以果斷關門及時止損,而媒體信息讓企業保留一份希望苦苦支撐等待轉機。這種苦熬的致命之處在於,企業在堅持的過程中實力消耗殆盡。(第七部分完)
(供稿單位: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