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每到過年,長輩們通常會給小輩準備壓歲錢,祈望孩子們過個「四方無事」的太平年。這種風俗從漢起源,流傳至今,已然成為中國獨特的年文化。
壓歲錢起源於漢代,又叫押歲錢、壓祟錢、壓勝錢等,並於漢魏六朝時期開始流行。相傳古時候每到大年三十,都有一名叫「祟」的小妖去戲耍家中幼兒,孩子往往被嚇得大哭,並因此患病。因此在民間有了年三十晚上不睡覺的習俗,叫做「守祟」。有一對夫妻老年得子視為寶貝,在年三十的晚上,為了防止「祟」來傷害其子,母親就用八枚銅錢用紅紙包住,放在孩子枕頭底下。「祟」出現之時,被銅錢紅包嚇退。因為「歲」和作祟的「祟」同音,壓歲就等於壓祟,壓歲錢的叫法也流傳開來。
另有一種傳說,壓歲錢起源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凶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炮竹驅趕「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下,因被壞人背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為「壓歲錢」。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責任編輯: 隅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