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智能個人設備對人體潛在的危害和預防

作者:李修命  2015-02-18 0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引子:谷歌眼鏡

據CNET報導,谷歌眼鏡探險者項目的克里斯•巴雷特(Chris Barrett),首次出現頭痛是在佩戴谷歌眼鏡的第一個星期,當時他全天無論去哪都戴著谷歌眼鏡,不斷地使用眼鏡拍照片、拍視頻,並且搜索各種能想到的東西,但之後不久就出現了頭痛的症狀,剛開始他以為是疲勞所致,但四、五個星期之後,他頭痛的狀況變得更加嚴重,於是他斷定頭痛的症狀是由佩戴谷歌眼鏡引起的。

曾是谷歌眼鏡忠實粉絲的克里斯巴雷特,日前卻決定將其丟得儘可能遠,他指出這款眼鏡給他帶來了劇烈的頭痛,已經危害到了自己的身體健康。開始限制自己使用谷歌眼鏡的巴雷特表示:「它不值得我付出頭痛的代價。如果有收發郵件等需要﹐筆記本或手機完全能夠應對。」甚至在一些特別的場合,例如在猶他參加聖丹斯電影節的時候巴雷特曾考慮過使用谷歌眼鏡拍些紅毯走秀照片﹐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使用單反相機來完成這個任務。

哈佛大學光學專家埃裡•佩利(Eli Peli)博士稱,谷歌眼鏡用戶如果長時間盯著顯示屏看,會導致眼部不適和疼痛。佩利表示,「這不是頭疼,這是一種眼部肌肉不適造成的感覺。這種頭部不適感覺跟我們真的頭疼感覺是不一樣的。」佩利解釋道:「這就好比你走路時,如果選擇單腳走路,並且持續很長時間,你就會感到吃力。因為你沒有按常規方法走路。同樣,如果你盯著谷歌眼鏡顯示屏看一分鐘,實際上比通常看東西的時間已經長60倍。」

馮芙絲汀寶的DVF公司曾針對谷歌眼鏡推出多款外形時尚的鏡框,而在談及這款產品在設計方面的演變時,她表示:「起初谷歌眼鏡是一款外觀比較大的設備,但隨後變得越來越小,直到成為目前的這種能夠戴在人們頭上的設備,但每一個佩戴者應該都不喜歡因為它而患上腦瘤。」馮芙絲汀寶的發言在會場引發了一些贊同的笑聲,主持人也隨之將話題引到了可穿戴設備的健康問題上。現場的一位女觀眾表示,目前已經有研究表明經常把手機放在頭部接電話會改變大腦中的血糖水平,那麼可穿戴設備也有可能會引發類似的問題。舉例來說,健康腕帶廠商Fitbit在今年年初就不得不因為一款新產品所採用的硅膠材質容易引發皮疹的問題而將其召回。

谷歌堅持認為,這款產品的設計初衷是「微互動(micro-interaction)」,並不提倡用戶長時間觀看屏幕,如在週五晚上連續看幾部電影或閱讀小說《戰爭與和平》。對此有人提出質疑,谷歌這種說法是要求人們去適應科技。而科技的意義難道不是為了適應人們的需求嗎?巴雷特指出,如果_向大眾市場開放銷售,谷歌將不得不面臨更棘手的問題。「售出數百萬副眼鏡後,如果成千上萬的用戶抱怨產品引發頭痛,谷歌該如何收場?」他認為,谷歌應該對用戶提出相關警告,這才是人性化的體現。

電磁輻射

專家指出,說到底谷歌眼鏡是一款電子通訊設備,只要是通訊設備就必然有輻射,最關鍵是它就佩戴在你腦子邊上,離大腦這麼近,長時間佩戴的話出現頭痛的症狀是非常正常的。可穿戴設備普及的一個較大限制就是健康問題,絕大多數產品需要你時時戴在身上,而生產這些產品的企業所能做的只能是將產品的輻射降到儘可能的小,但絕不會完全沒有輻射。一個不適合長期佩戴,並且可被替代的產品,既然它不是一個必需品,除了極客(被用於形容對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有狂熱興趣並投入大量時間鑽研的人),更多的消費者還是應該冷靜對待。不少購買可穿戴設備的用戶表示,一旦最初體驗高科技產品的新鮮感結束,就很難再對它感興趣。

其實,個人電子通訊設備都有輻射,多少而已。現代生活便利快捷,各種家用電器功不可沒。但人們在享受高質量生活的同時,這些電子產品產生的電磁輻射又對人們的健康產生著影響。家庭中背景電磁場強度主要來源於電力傳輸和分配設備,以及家用電器。不同電器產生的電磁場強度會明顯不同。電場和磁場的強度都會隨著與電器距離的增大而迅速減小。當今,全球進入數字化、網路化的信息時代。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電視、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和印表機微波爐等其他家用電器等設備,合理健康的使用這些設備,才能更好的呵護我們的健康。

電場是由電壓的差值產生的:電壓越高,產生的電場也會越強。磁場是由電流流過時產生的:電流越大,磁場越大。在沒有電流流過的時候,電場也會產生。如果有電流流過,磁場強度將隨著功率消耗的變化而變化(註:也就是說跟電阻大小有關係),但是電場強度保持恆定。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電磁場無處不在,但是我們的眼睛看不到。用來描述電磁場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它的頻率或者說相應的波長。不同頻率的電磁場會與人的身體以不同的形式發生相互作用。波長和頻率決定了電磁場的另外一個特性:電磁波是以小微粒光子作為載體的。高頻率(短波長)電磁波的光子會比低頻率(長波長)電磁波的光子攜帶更多的能量。電磁場對人體的作用不只取決於它們的強度,也取決於它們的頻率和能量。

世界上的輻射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高頻輻射,一種是低頻輻射。高頻輻射的頻率一般是在800Mhz-3000Mhz,高頻輻射又稱為熱效應,高頻輻射的產生需要功率。高頻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比較大,目前已經有相關的標準管控。舉例用手機來說,手機與基站的通信頻率是850/900/1800/1900/2100MHZ等等,手機就有SAR標準來管控。低頻輻射的頻率一般是在0-300Hz,低頻輻射又叫做非熱效應。電器產生的隨著時間變化的電磁場是極低頻電磁場(ELF)的一個例子。極低頻電磁場的頻率通常小於300Hz。其他一些設備可以產生300 Hz到10 MHz的中頻電磁場和10 MHz到300 GHz的射頻電磁場。我們的電源和各種電器是極低頻電磁場的主要來源;計算機顯示屏、防盜設備和安全檢查系統是中頻電磁場的主要來源;收音機、電視、雷達、手機天線和微波爐是射頻電磁場的主要來源。這些電磁場可以在人體中產生感應電流,如果電流足夠強大可以產生一系列的效應。

高頻高強度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傷害,已為眾所周之的常識。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發現不孕症、脫髮和白內障是雷達兵的職業病。從事射頻作業人員,長有神經衰弱、性情急躁、易激動、脫髮多汗、女性月經絮亂、性功能衰退、血液白細胞和紅細胞數量減少或增加等不良效應,因此在近場區工作人員要穿著銅絲織物製成的防護服。長時間的低頻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比高頻輻射更強,因為低頻輻射的頻段0-300Hz與人體內部的組織機體之間的傳輸頻率相同,會對內部通訊形成干擾。同時,低頻輻射還會改變人腦中的水分子的晶體結構,這樣對於青少年人腦未發育完全的人來說,長期處於低頻輻射環境中會是一個很嚴重的隱患。手機等移動設備也有低頻輻射的。美國國家輻射防護委員會的一份報告稱,低頻電磁波也會導致人體患癌症、冠狀動腺疾病、帕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

附:家用電器輻射量
  音箱:20MG
  電冰箱:20MG
  電視機:20MG
  空調:20MG
  洗衣機:30MG
  VCD:30MG
  複印機:40MG
  電腦:150MG
  吸塵器:200MG
  微波爐:200MG
  手機:200MG

電腦的危害和防治

電腦在運行時,由機箱主體及顯示器發出的電磁波,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污染,不利於健康。老式CRT電視或電腦顯示器是利用電子槍發射電子束來產生圖像,並伴有電磁波和輻射,長時間注視會引起視覺疲勞,同時,屏幕眩光和閃爍對眼睛也有損害,可導致暫時性近視和繼發性頭疼。早期的一些質量比較好的CRT顯示器,基本上內部都裝有金屬屏蔽罩。不過隨著顯示器價格戰的惡化,現在市場上的絕大部分CRT廠商為了減少成本都將金屬屏蔽罩去掉了,顯示器內沒有什麼屏蔽措施,消費者買回那些沒有屏蔽的顯示器,便會長期暴露在大量的輻射中。總體上說,CRT顯示器的有害輻射主要包括:X射線、低頻電磁輻射、高頻電磁輻射和紫外線;LCD顯示器雖然不會產生X射線,但並非完全無輻射,它仍有微量電磁輻射存在,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雖然液晶顯示器的輻射低,但LCD的防輻射只能稱之為是「低輻射」,遠遠未達到「零輻射」標準。根據「輻射累積效應」,長時間在這樣的顯示器面前工作將對人體造成傷害。

計算機各組成部分的輻射量分別是:鍵盤1000 v/m;滑鼠450 v/m;屏幕218 v/m;主機170 v/m。比較一下輻射量,你會發現鍵盤的輻射量是最大的。電腦發出的電磁輻射雖然不太強,然而有些人上機每天長達幾個小時,常年累月從不間斷。如此接受輻射的積累劑量就不少。特別對婦女、少年兒童等一些敏感人群,尤其是懷有胎兒的孕婦,將會產生很多危害。世界衛生組織在有關電腦屏幕與工人健康問題的最新修正意見中指出孕婦每週使用20小時以上的計算機,其流產率增加80%,同時也增加畸形兒發生率。中國全國每年出生的兩千多萬新生兒中,接近120萬為缺陷兒,專家指出,導致嬰兒缺陷因素中,電磁輻射大危害最大。

日本電腦勞動與保健調查委員會曾對250名懷孕的電腦操做人員進行調查,其中18人患妊娠中毒症,35人流產,97人出現死胎,發生率60%。湖北省對郵電儲匯系統電腦操作員進行調查發現,接觸期間懷孕8人10次,出現異常妊娠4人6次,發生率達60%。上海等著名醫院的專家發現兩位婦女長期接觸使用電腦,結果雙雙產下畸胎。無獨有偶,大連婦幼保健醫院出現4例孕婦產下青蛙畸形兒,她們都沒有家屬病史,夫婦都沒有服藥之嫌,但共同點是他們都是電腦使用者。

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說:「據我國對25個省、市、自治區的醫用X線職業受輻射人員作調查,發現生育率、不孕率無明顯差別,但自然流產率、多胎率、新生兒死亡率明顯高於對照組。」視屏(VDT)輻射對生殖健康的影響,從醫學流調學專業角度報導的資料的調查結果是:對1583名孕產進行了病歷對照研究,結果自然流產OR值1.2,但在接觸VDT時間每週超過20小時的孕婦中,自然流產OR值1.8,說明大量接觸時,自然流產的危險有增高傾向。有研究結果認為,VDT與子代先天性缺陷有關聯,OR值1.6,且當VDT作業時間每週大於10小時時,OR值增為2.0,每週VDT作業時間大於20小時時,OR值為2.3,有劑量反應關係,因此,認為不能排除VDT作業有子代先天缺陷的危險。另對從事VDT作業的361名女性和對照組484名的生殖機能和子代健康情況調查結果表明,自然流產、妊娠合併貧血的發生率也高於對照組。

如何對電腦及家用電腦產生的電磁輻射進行防護?與輻射源保持一定距離是有效的防護措施之一。因為電磁輻射強度隨著與輻射源的距離的平方值而下降。最好把電腦及家用電器不要集中在您常在的室內。例如:電腦、電視機和電冰箱、微波爐、不要放置在臥室內。專家建議,電腦使用者應於顯示屏保持的距離不少於70厘米,於電腦兩側和後部保持的距離不少於120厘米。此外,減少與電腦等接觸的時間,也是重要的。因為接受輻射的積累劑量是同輻射強度與輻照時間的乘積成正比。因此減少上機時間是必要的。

使用電腦時,要調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來說,屏幕亮度越大,電磁輻射越強,反之越小。不過,也不能調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響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勞。如果人體和電腦的屏幕的距離太近的話,那麼所受的輻射就會越多,因此最好可以保持在半米以外,這樣就可以減少電腦輻射了。盡量避免在電腦前連續超過3個小時,中間要休息下。工作時間固然無法關機,中午休息的時候就謹記把電腦關掉,而不僅僅是把屏幕關掉而已。其實,鍵盤比顯示屏的輻射更厲害,只把屏幕關掉是無法杜絕輻射線的,而很多中午休息都是趴在桌子上,頭直接對著鍵盤,承受的輻射更大。因此,只要不用電腦,就果斷關閉,既有效防輻射,又可節能減排。

科研人員應用電磁屏蔽技術原理,研製出對電腦顯示器的輻射起到一定屏蔽作用的電腦防輻射屏,並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電腦防輻射屏的市場。萬用表可方便快捷地測量防靜電性能。由於電磁輻射和靜電輻射看不見、摸不著,測量儀器昂貴,測試方法複雜,一般消費者不好測試。但防輻射屏是依靠其表面透明導電的材料起到防電磁輻射和防靜電作用的,因此,只要用「萬用表」上的電阻來測量其導電性能,電阻越小,防輻射和防靜電性能相對越好。一般不導電的屏不會有防輻射和防靜電效。電腦防輻射屏,防護服、防護帽都有用處。

此外,北京醫院眼科專家作下如下實驗:100例正視眼連續使用電腦2小時後立即檢測,視力平均下降0.2,屈光度平均下降0.25。武漢兒童醫院專家指出,電視螢屏上存在大量的靜電荷,它有集塵的作用,灰塵會借光的傳遞射向人的臉部,使皮膚產生變化甚至受到傷害,如果每天看電視兩小時以上而又不清潔面部灰塵,臉上就會生出斑點。瑞典等北歐三國的研究調查公布,長期受到2毫高斯以上的電磁輻射影響,患白血病的機會是正常人的2.1倍,患腦腫瘤的機會是正常人的1.5倍,其他疾病發病機率也明顯增加。根據阿根延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家醫院的研究結果,長期使用電腦不僅會使人產生疲勞感,而且會引起視力下降,神經紊亂,脊椎變形,甚至會誘發血梗堵塞。例如,300名每天用電腦工作數小時的銀行職員,一年後視力平均下降了10%。

據不完全統計,常用電腦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勞的佔83%,肩酸腰痛的佔63.9%,頭痛和食慾不振的則佔56.1%和54.4%,其他還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抑鬱症、動脈硬化性精神病等等。注意用眼習慣,每隔1小時就要休息5至10分鐘,遠眺放鬆。顯示屏的亮度要適中,不可過亮,背景盡量選擇多色素的,在讀長篇的文本時白底黑字和黑底白字交替使用,可以試著做眼球操(交替轉動眼球,順時針三下,逆時針三下)。盡量不要在黑暗中看電腦。專家建議,辦公室白領工作1至2小時後,應適時活動一下,望綠、望遠。有條件的辦公樓可普及眼保健操,或者堅持個人按摩眼圈四周,另外,多轉眼球也能促進眼部肌肉活動,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眼部疲勞。眼睛酸澀難受,可按壓眼部四周的穴位緩解。按摩方法:循著眼眶骨,由雙眼內上眼角往外,輕輕按壓眉毛內側的纘竹穴、眼睛內側的睛明穴、眼睛下緣落淚處的承泣穴、額頭兩側的太陽穴等,直到感覺酸脹即可,能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並且刺激整個眼部周遭肌肉,舒緩不適。

智能手機的危害和防治

電腦電磁波的輻射發送還是依靠線路的,而且電腦離你的身體也比較遠。手機輻射就嚴重得多,手機發送信號都是通過無線傳輸的,而且手機離你身體很近,而且有時候是直接貼著大腦。近期有科研人員對此做了相關實驗,結果顯示:「玩10分鐘手機,相當於看30分鐘電視;玩20分鐘手機,孩子的平均視力接近輕度假性近視狀態;玩20分鐘Pad,淚膜破裂時間與乾眼症患者相當。」

美國弗雷保心血管醫學教授布斯一次研究結果,手機輻射使受試者的舒張壓增高10-20毫米汞柱。斯坦福大學和北卡羅米州綜合實驗系統公司研究了四種手機,輻射對多種動物細胞的影響。結果表明,輻射可使動物的染色體受損。對DNA遺傳因子產生影響,將導致細胞癌變。雛雞、貓的大腦皮質,在低頻調製的特高頻、甚高頻電磁波照射下,會有鈣離子析出,鈣離子是生物體內進行信息傳遞、免疫系統工作和細胞繁殖時不可缺少的物質。實驗還發現低頻電磁波會使動物松果體的褪黑色激素的分泌量發生變化,這種激素對腫瘤細胞有抑製作用,褪黑激素減少時可以致使組織分子發生改變、導致退行性疾病發病。

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用類似發自手機輻射的微波脈衝去照射老鼠。在兩分鐘內,由於防衛機能失去作用,研究人員發現老鼠的腦組織「打開」了,血液內有損害性的蛋白質及毒素因此輕易地進入。同樣,只要緊挨著來自手機的輻射波下兩分鐘,人體內防止血液內有傷害性蛋白質及毒素進入腦部的防衛機能也就會喪失作用。而有傷害性的蛋白質一旦進入腦組織,患上腦部及神經疾病,例如老人痴呆症、帕金森症以及出現多重硬化症的危險就將增高。瑞典厄勒布魯大學醫院的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手機使用時間超過25年的人,其罹患神經膠質瘤(glioma,一種潛在的致命腦腫瘤)的概率是其他人的三倍以上。

德國Essen大學的幾位研究人員近日聲稱,經常使用手機的人患上眼癌的可能性是較少打行動電話的人的三倍,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發表手機輻射可致癌的正式聲明。據報導,上述科學家在實驗中對一種名為惡性黑素瘤的眼癌進行了研究,這種眼癌患者的虹膜及視網膜上長有黑素瘤,可導致眼睛失明及視力下降。研究人員之一安德雷斯-斯唐博士表示,他在實驗中對118名患有這種眼癌的病人進行了研究,並詢問了他們使用手機的情況,然後與一些未患這種疾病的人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前者使用手機的頻率遠遠高於後者。

最新研究表明,下班後仍在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膝上型電腦工作的人,健康會受到不利影響。在對2010名辦公室工作人員的網上調查後,英國物理療法學會發現,近三分之二的人在辦公時間外仍繼續工作。他們每天除工作時間外,在屏幕前還要多呆2個多小時。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工作太多;減輕上班時的壓力。英國物理療法學會指出,一些人已變成「屏幕奴隸」,經常在下班後還在屏幕前工作。在這種狀態下,姿勢不當會造成頸背疼痛。「人們需要學會關閉這些電器。」該學會主席海倫娜•約翰遜說,這些調查結果應當引起人們的關注。「如果在家做大量額外的工作,成為你晚上經常幹的事,就可能導致頸背疼以及其他因壓力造成的疾病。特別是你在使用手控裝置時,不考慮姿勢更容易引起疾病。」英國職工總會秘書長巴伯說:「過度的工作對任何人都是不利的。過度工作的僱員不僅在工作時表現不好,而且對他們的身體也有害。甚至有些人已經養成習慣,感到每天晚上都需要在家加班,情況更是不可收拾。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下班時仍然無法結束工作,應當與你的經理談談,並學會下班後關閉智能手機。」

手機打開的瞬間和手機接通前後的幾秒鐘是手機電磁輻射最強的時候。因此,在這兩個時間段,最好不要讓手機貼身,或貼耳接聽。當手機正在充電時,請勿接電話。手機充電時,插座最好離開人體30公分以外,切忌放在床邊。手機剩一格時不要使用。只剩一格時發射強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手機的設計為了在收訊較差的地區仍能保有相當的通話質量,會加強手機的電磁波發射強度。當收訊滿格與只剩一格時相比, 發射強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電磁波強度高達0.6W。

由於輻射能量所產生的熱效應是一個積累過程,因此應盡量減少每次使用手機的時間,以及每天使用手機的次數。在必須要較長時間通話時,應左右耳交替使用更為科學。經常使用手機及長時間通話者應使用耳機方式。手機對頭部的輻射主要影響是近場輻射,當手機遠離頭部30cm以上時,將會大大衰減對頭部的輻射。試驗表明在正常情況下,使用耳機比使用手機頭部受到的輻射要小100倍以上。如今大部分手機都支持藍牙功能,而使用藍牙耳機可有效降低手機輻射傷害。盡量不要在牆角貨小而封閉空間使用手機。不要把手機掛在脖子腰間。手機的輻射範圍是一個以手機為中心的環狀帶,手機與人體之間的距離決定了輻射被人體吸收的程度。因此,人與手機需要保持距離。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機放在隨身攜帶的包中,並盡量放在包的外層,以確保良好的信號覆蓋。手機不用時盡量關閉電源。手機只要接通電源,就會發出電磁輻射,只是手機在通信的時候發出的輻射量要大於待機時的輻射量。

藍光輻射

自然界中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在770∼390納米之間。不一樣的波長,致使人眼的顏色感受不一樣,比方600∼700納米,感受為紅色;500∼600納米,感受為黃色;而400∼500納米,感受便為藍色。研究顯示,藍光不僅存在於太陽光中,還大量存在於電腦顯示器、熒光燈、手機、數碼產品、LED顯示屏、浴霸、投影儀、激光筆、手電筒筒等。平板電腦顯示器、手機螢幕的背景光源都含有異常高能藍光。

物理學的波長越短,能量就越高,穿透力就越強,紫外線對人眼的損害是被確認的,研討成果顯示,藍光被證實是最具損害的可見光。藍光能夠刺激視網膜的一種異常的視黃醛,產生很多自由基離子,這些自由基離子增大了視黃醛對視網膜色素上皮的損壞作用,然後致使視網膜色素上皮的萎縮,再致使光靈敏細胞的逝世,光靈敏細胞的逝世將會致使視力逐漸降低甚至完全損失。世衛組織WHO愛眼協會公布:因藍光、輻射每年導致全球超過30000人失明;據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數據顯示,在中國4.2億網民中,63.5%的網民因藍光、輻射有視力下降、白內障、失明等不同程度的眼疾。

德國眼科專家李查德•馮克(R. H. W. Funk)教授的研究報告指出當「不合適的光」持續照射我們的眼睛,會引起功能失調,尤其是LED燈,電腦屏幕等發出的含有大量不規則頻率的高能短波藍光,這些短波藍光具有極高能量,能夠穿透晶狀體直達視網膜,對視網膜造成光化學損害,直接或間接導致黃斑區細胞的損害。一天中長時間暴露在高強度的(紫外線A、紫外線B和藍光)光線中,黃斑變性發生的機率增至二倍。研究結果顯示從高曝光到日光照射對眼鏡增加的風險,強調在歐洲人群中防護的重要性。(Augood,c. et al. age-related maculopathy an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 elderly european populations: the eurye study, 2004.)

此外,研究表明凋亡可能是藍光介導視網膜損傷的一個重要機制。藍光刺激使視網膜內一些酶活性改變,影響視網膜正常代謝過程,導致視網膜損害,藍光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藍光的射入會加劇色差和視覺模糊度,眼部肌肉過度緊張,眼部供血過度緊張,眼部血液供應加強,從而加重疲勞。能量較高的光線在遇到空氣中細小粒子時散射機率較高,藍光便成了晃眼的主要原因。人體在1.3勒克斯藍光的照射下,褪黑素的分泌會終止,而我們常用的節能燈,Ipad和電腦、手機等發出藍光的強度已經接近中午陽光中藍光的強度,這時藍光對視網膜的傷害及對褪黑素分泌的影響已遠遠超過了1.3勒克斯藍光的照射強度。

由於藍光刺激大腦,抑制褪黑素分泌並提高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生成從而破壞激素分泌平衡直接影響睡眠質量。據美國科技博客GigaOm最新報導稱,智能手機顯示屏所散發出來的人造藍光會損害人類的睡眠週期及其身體健康。而在此以前,人們早已知道人造藍光會對人類身體如何產生褪黑素(melatonin)造成影響,這是人腦松果體所產生的一種胺類激素,會給人帶來昏昏欲睡的感覺。在幾個月以前,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公布了一段視頻,指出在夜間曝露於藍光照射之下會讓人類機體誤以為時間已是早上,這種錯覺會擾亂人體的晝夜節律,從而令人更難入睡。但是,褪黑素的作用並非只是幫助人類入睡,同時還能延緩癌症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病情發展。

哈佛醫學院曾在2012年進行過一次研究,讓10名志願者在夜間工作,這使其晝夜節律發生了變化。實驗期間,這些志願者的血糖水平升高,使其處於一種近似於將要患上糖尿病的狀態中,此外其瘦素水平也有所下降。瘦素是一種蛋白質類激素,能在人們用餐後使其產生已經吃飽的感覺。哈佛醫學院研究表明,如果你臨睡前使用ipad,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它們發出的光線足以刺激大腦,使得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影響生物鐘規律,出現入睡需要時間過長,睡眠過程中多次醒來等失眠症狀。人體在晚上九、十點鐘開始分泌大量褪黑素,而有了亮光分泌的數量就會大大減少,而這種激素對於抗癌功能也十分重要。同時,睡不好覺以為著各器官系統都容易出現功能障礙。研究發現,睡覺不足或睡覺質量低的人免疫功能、反應力、記憶力和協調能力明顯下降,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癌症、肥胖、消化不良、便秘、抑鬱症等疾病的機率增大。

據科學試驗發現,藍光射入眼睛的程度和數量還與年齡有很大的關係,7到19歲時,藍光射入眼底視網膜約為85%,青少年的晶狀體特別清澈,對藍光調節過濾能力較弱,藍光同時也很容易誘發青少年眼底視網膜的病變,就此來說,藍光對眼睛存在最大風險和最大傷害的時期就是青少年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本身的晶狀體會逐漸偏黃。這有助於過濾藍光。然而,白內障手術後,病人失去了這些天然屏障。藍光將直達視網膜,進而損傷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嚴重影響眼底健康。

防止藍光傷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抗氧化劑及自由基清除劑;酶活性保護劑;視神經保護劑;植入藍光阻斷型的人工晶狀體;微量營養素補充療法;佩戴防藍光護目鏡。相對於其他方法和措施,佩戴防藍光鏡片成為了保護眼部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於人眼自身不能過濾藍光,要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一般需要佩戴專業級防藍光鏡片的眼鏡,普通鍍膜鏡片只能過濾紫外線、電磁輻射。在使用電腦或手機時,佩戴一副防藍光眼鏡,可以大大減輕藍光對眼睛的刺激,減緩眼睛酸澀、眼脹、疼痛等不適症狀,緩解眼睛疲勞;夜晚開車時,有效減少眩光對眼睛的刺激,提高遠景對比度,駕駛更安全,眼部更舒適。專業數碼防護鏡並不是單一的防藍光護目鏡,而是集防藍光、防輻射、防紫外線於一體的專業防護眼鏡。

通常情況下,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防藍光眼鏡大致為2類:一類是傳統的光學鏡片追加抗藍光膜的近視防藍光鏡片,一類是以特殊太陽眼鏡為生產標準的防藍光平光鏡片。近視、老花、遠視的人群,如果眼底情況好且近視低,平時用電腦、智能手機時間少。可直接選購買可做近視的防藍光鏡片,這類鏡片基本是在傳統光學鏡片上通追加抗藍光反射膜做成,特點是抗藍光效果低(380-500nm)基本在20%左右,色差低。近視、老花、遠視的人群,如眼底情況不好或高度近視,可選擇使用防藍光平光鏡片中的夾片(直接夾在現有眼鏡上)或套鏡(直接套在現有眼鏡上),這類鏡片特點是防藍光效果比較高,對一些能接受色差的患者來說,帶上去首先覺得視疲勞緩解很明顯。眼科疾病人群,如眼底病人群:黃斑變性、出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疲勞患者,眼科術後患者等,要比正常人更加注意藍光傷害和眩光對視覺的影響,可選擇全包式防護鏡。高視覺質量要求人群及一些特殊人群,如平面設計師,色彩設計、色差耐受能力低的人群,可佩戴綜合性抗藍光護目鏡,這類防藍光眼鏡幾乎無色差,同時達到410NM抗藍光效果,適合室內長期配合或者外出。

目前,在藍光眼鏡的技術方面,德國比較先進。防藍光眼鏡有一款特別有名,就是Gunnar。Gunnar的鏡片是卡爾蔡司的,所以質量很不錯。Gunnar支持近視鏡片(Prescription Glass)。Gunnar的鏡片能讓眼睛更好地聚焦在電腦屏幕的圖片上,戴上後電腦屏幕的內容更加清晰,而且字體和畫面會整體變大一些。其次,Gunnar的鏡片能有效阻止藍光,鏡片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琥珀色(Amber),一種是透明的(Crystalline),如果只是在家使用,建議選琥珀色的,因為防藍光的效果更好。戴上眼鏡後,屏幕的顏色不再那麼刺眼,而變得溫暖和柔和,長時間盯著電腦看也不會覺得很累。再次,Gunnar的鏡架設計基本上都是比較彎曲的,這樣一來鏡片就能罩住眼睛的兩側,從而阻擋了周圍紛擾的氣流對眼睛的影響。不論什麼款式,Gunnar的鏡片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就是鏡架。在購買前,一定要去實體店看看款式,試戴一下,看看戴上後是否舒服。很多從事IT行業的人員經過測試都能明顯感覺到Gunnar眼鏡帶來的作用。眼睛不那麼累了,眼中的血絲也少了很多,也沒有總是想點眼藥水了。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