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智能个人设备对人体潜在的危害和预防

作者:李修命  2015-02-18 09: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引子:谷歌眼镜

据CNET报道,谷歌眼镜探险者项目的克里斯•巴雷特(Chris Barrett),首次出现头痛是在佩戴谷歌眼镜的第一个星期,当时他全天无论去哪都戴着谷歌眼镜,不断地使用眼镜拍照片、拍视频,并且搜索各种能想到的东西,但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头痛的症状,刚开始他以为是疲劳所致,但四、五个星期之后,他头痛的状况变得更加严重,于是他断定头痛的症状是由佩戴谷歌眼镜引起的。

曾是谷歌眼镜忠实粉丝的克里斯巴雷特,日前却决定将其丢得尽可能远,他指出这款眼镜给他带来了剧烈的头痛,已经危害到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开始限制自己使用谷歌眼镜的巴雷特表示:“它不值得我付出头痛的代价。如果有收发邮件等需要﹐笔记本或手机完全能够应对。”甚至在一些特别的场合,例如在犹他参加圣丹斯电影节的时候巴雷特曾考虑过使用谷歌眼镜拍些红毯走秀照片﹐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使用单反相机来完成这个任务。

哈佛大学光学专家埃里•佩利(Eli Peli)博士称,谷歌眼镜用户如果长时间盯着显示屏看,会导致眼部不适和疼痛。佩利表示,“这不是头疼,这是一种眼部肌肉不适造成的感觉。这种头部不适感觉跟我们真的头疼感觉是不一样的。”佩利解释道:“这就好比你走路时,如果选择单脚走路,并且持续很长时间,你就会感到吃力。因为你没有按常规方法走路。同样,如果你盯着谷歌眼镜显示屏看一分钟,实际上比通常看东西的时间已经长60倍。”

冯芙丝汀宝的DVF公司曾针对谷歌眼镜推出多款外形时尚的镜框,而在谈及这款产品在设计方面的演变时,她表示:“起初谷歌眼镜是一款外观比较大的设备,但随后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成为目前的这种能够戴在人们头上的设备,但每一个佩戴者应该都不喜欢因为它而患上脑瘤。”冯芙丝汀宝的发言在会场引发了一些赞同的笑声,主持人也随之将话题引到了可穿戴设备的健康问题上。现场的一位女观众表示,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经常把手机放在头部接电话会改变大脑中的血糖水平,那么可穿戴设备也有可能会引发类似的问题。举例来说,健康腕带厂商Fitbit在今年年初就不得不因为一款新产品所采用的硅胶材质容易引发皮疹的问题而将其召回。

谷歌坚持认为,这款产品的设计初衷是“微互动(micro-interaction)”,并不提倡用户长时间观看屏幕,如在周五晚上连续看几部电影或阅读小说《战争与和平》。对此有人提出质疑,谷歌这种说法是要求人们去适应科技。而科技的意义难道不是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吗?巴雷特指出,如果_向大众市场开放销售,谷歌将不得不面临更棘手的问题。“售出数百万副眼镜后,如果成千上万的用户抱怨产品引发头痛,谷歌该如何收场?”他认为,谷歌应该对用户提出相关警告,这才是人性化的体现。

电磁辐射

专家指出,说到底谷歌眼镜是一款电子通讯设备,只要是通讯设备就必然有辐射,最关键是它就佩戴在你脑子边上,离大脑这么近,长时间佩戴的话出现头痛的症状是非常正常的。可穿戴设备普及的一个较大限制就是健康问题,绝大多数产品需要你时时戴在身上,而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所能做的只能是将产品的辐射降到尽可能的小,但绝不会完全没有辐射。一个不适合长期佩戴,并且可被替代的产品,既然它不是一个必需品,除了极客(被用于形容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更多的消费者还是应该冷静对待。不少购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表示,一旦最初体验高科技产品的新鲜感结束,就很难再对它感兴趣。

其实,个人电子通讯设备都有辐射,多少而已。现代生活便利快捷,各种家用电器功不可没。但人们在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同时,这些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又对人们的健康产生着影响。家庭中背景电磁场强度主要来源于电力传输和分配设备,以及家用电器。不同电器产生的电磁场强度会明显不同。电场和磁场的强度都会随着与电器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当今,全球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视、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和打印机微波炉等其他家用电器等设备,合理健康的使用这些设备,才能更好的呵护我们的健康。

电场是由电压的差值产生的:电压越高,产生的电场也会越强。磁场是由电流流过时产生的:电流越大,磁场越大。在没有电流流过的时候,电场也会产生。如果有电流流过,磁场强度将随着功率消耗的变化而变化(注:也就是说跟电阻大小有关系),但是电场强度保持恒定。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电磁场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用来描述电磁场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的频率或者说相应的波长。不同频率的电磁场会与人的身体以不同的形式发生相互作用。波长和频率决定了电磁场的另外一个特性:电磁波是以小微粒光子作为载体的。高频率(短波长)电磁波的光子会比低频率(长波长)电磁波的光子携带更多的能量。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不只取决于它们的强度,也取决于它们的频率和能量。

世界上的辐射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高频辐射,一种是低频辐射。高频辐射的频率一般是在800Mhz-3000Mhz,高频辐射又称为热效应,高频辐射的产生需要功率。高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目前已经有相关的标准管控。举例用手机来说,手机与基站的通信频率是850/900/1800/1900/2100MHZ等等,手机就有SAR标准来管控。低频辐射的频率一般是在0-300Hz,低频辐射又叫做非热效应。电器产生的随着时间变化的电磁场是极低频电磁场(ELF)的一个例子。极低频电磁场的频率通常小于300Hz。其他一些设备可以产生300 Hz到10 MHz的中频电磁场和10 MHz到300 GHz的射频电磁场。我们的电源和各种电器是极低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计算机显示屏、防盗设备和安全检查系统是中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收音机、电视、雷达、手机天线和微波炉是射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这些电磁场可以在人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如果电流足够强大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效应。

高频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已为众所周之的常识。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现不孕症、脱发和白内障是雷达兵的职业病。从事射频作业人员,长有神经衰弱、性情急躁、易激动、脱发多汗、女性月经絮乱、性功能衰退、血液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增加等不良效应,因此在近场区工作人员要穿着铜丝织物制成的防护服。长时间的低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比高频辐射更强,因为低频辐射的频段0-300Hz与人体内部的组织机体之间的传输频率相同,会对内部通讯形成干扰。同时,低频辐射还会改变人脑中的水分子的晶体结构,这样对于青少年人脑未发育完全的人来说,长期处于低频辐射环境中会是一个很严重的隐患。手机等移动设备也有低频辐射的。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的一份报告称,低频电磁波也会导致人体患癌症、冠状动腺疾病、帕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

附:家用电器辐射量
  音箱:20MG
  电冰箱:20MG
  电视机:20MG
  空调:20MG
  洗衣机:30MG
  VCD:30MG
  复印机:40MG
  电脑:150MG
  吸尘器:200MG
  微波炉:200MG
  手机:200MG

电脑的危害和防治

电脑在运行时,由机箱主体及显示器发出的电磁波,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健康。老式CRT电视或电脑显示器是利用电子枪发射电子束来产生图像,并伴有电磁波和辐射,长时间注视会引起视觉疲劳,同时,屏幕眩光和闪烁对眼睛也有损害,可导致暂时性近视和继发性头疼。早期的一些质量比较好的CRT显示器,基本上内部都装有金属屏蔽罩。不过随着显示器价格战的恶化,现在市场上的绝大部分CRT厂商为了减少成本都将金属屏蔽罩去掉了,显示器内没有什么屏蔽措施,消费者买回那些没有屏蔽的显示器,便会长期暴露在大量的辐射中。总体上说,CRT显示器的有害辐射主要包括:X射线、低频电磁辐射、高频电磁辐射和紫外线;LCD显示器虽然不会产生X射线,但并非完全无辐射,它仍有微量电磁辐射存在,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虽然液晶显示器的辐射低,但LCD的防辐射只能称之为是“低辐射”,远远未达到“零辐射”标准。根据“辐射累积效应”,长时间在这样的显示器面前工作将对人体造成伤害。

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辐射量分别是:键盘1000 v/m;鼠标450 v/m;屏幕218 v/m;主机170 v/m。比较一下辐射量,你会发现键盘的辐射量是最大的。电脑发出的电磁辐射虽然不太强,然而有些人上机每天长达几个小时,常年累月从不间断。如此接受辐射的积累剂量就不少。特别对妇女、少年儿童等一些敏感人群,尤其是怀有胎儿的孕妇,将会产生很多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电脑屏幕与工人健康问题的最新修正意见中指出孕妇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的计算机,其流产率增加80%,同时也增加畸形儿发生率。中国全国每年出生的两千多万新生儿中,接近120万为缺陷儿,专家指出,导致婴儿缺陷因素中,电磁辐射大危害最大。

日本电脑劳动与保健调查委员会曾对250名怀孕的电脑操做人员进行调查,其中18人患妊娠中毒症,35人流产,97人出现死胎,发生率60%。湖北省对邮电储汇系统电脑操作员进行调查发现,接触期间怀孕8人10次,出现异常妊娠4人6次,发生率达60%。上海等著名医院的专家发现两位妇女长期接触使用电脑,结果双双产下畸胎。无独有偶,大连妇幼保健医院出现4例孕妇产下青蛙畸形儿,她们都没有家属病史,夫妇都没有服药之嫌,但共同点是他们都是电脑使用者。

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说:“据我国对25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用X线职业受辐射人员作调查,发现生育率、不孕率无明显差别,但自然流产率、多胎率、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视屏(VDT)辐射对生殖健康的影响,从医学流调学专业角度报道的资料的调查结果是:对1583名孕产进行了病历对照研究,结果自然流产OR值1.2,但在接触VDT时间每周超过20小时的孕妇中,自然流产OR值1.8,说明大量接触时,自然流产的危险有增高倾向。有研究结果认为,VDT与子代先天性缺陷有关联,OR值1.6,且当VDT作业时间每周大于10小时时,OR值增为2.0,每周VDT作业时间大于20小时时,OR值为2.3,有剂量反应关系,因此,认为不能排除VDT作业有子代先天缺陷的危险。另对从事VDT作业的361名女性和对照组484名的生殖机能和子代健康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自然流产、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

如何对电脑及家用电脑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防护?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因为电磁辐射强度随着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值而下降。最好把电脑及家用电器不要集中在您常在的室内。例如:电脑、电视机和电冰箱、微波炉、不要放置在卧室内。专家建议,电脑使用者应于显示屏保持的距离不少于70厘米,于电脑两侧和后部保持的距离不少于120厘米。此外,减少与电脑等接触的时间,也是重要的。因为接受辐射的积累剂量是同辐射强度与辐照时间的乘积成正比。因此减少上机时间是必要的。

使用电脑时,要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不过,也不能调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响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劳。如果人体和电脑的屏幕的距离太近的话,那么所受的辐射就会越多,因此最好可以保持在半米以外,这样就可以减少电脑辐射了。尽量避免在电脑前连续超过3个小时,中间要休息下。工作时间固然无法关机,中午休息的时候就谨记把电脑关掉,而不仅仅是把屏幕关掉而已。其实,键盘比显示屏的辐射更厉害,只把屏幕关掉是无法杜绝辐射线的,而很多中午休息都是趴在桌子上,头直接对着键盘,承受的辐射更大。因此,只要不用电脑,就果断关闭,既有效防辐射,又可节能减排。

科研人员应用电磁屏蔽技术原理,研制出对电脑显示器的辐射起到一定屏蔽作用的电脑防辐射屏,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电脑防辐射屏的市场。万用表可方便快捷地测量防静电性能。由于电磁辐射和静电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测量仪器昂贵,测试方法复杂,一般消费者不好测试。但防辐射屏是依靠其表面透明导电的材料起到防电磁辐射和防静电作用的,因此,只要用“万用表”上的电阻来测量其导电性能,电阻越小,防辐射和防静电性能相对越好。一般不导电的屏不会有防辐射和防静电效。电脑防辐射屏,防护服、防护帽都有用处。

此外,北京医院眼科专家作下如下实验:100例正视眼连续使用电脑2小时后立即检测,视力平均下降0.2,屈光度平均下降0.25。武汉儿童医院专家指出,电视荧屏上存在大量的静电荷,它有集尘的作用,灰尘会借光的传递射向人的脸部,使皮肤产生变化甚至受到伤害,如果每天看电视两小时以上而又不清洁面部灰尘,脸上就会生出斑点。瑞典等北欧三国的研究调查公布,长期受到2毫高斯以上的电磁辐射影响,患白血病的机会是正常人的2.1倍,患脑肿瘤的机会是正常人的1.5倍,其他疾病发病几率也明显增加。根据阿根延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医院的研究结果,长期使用电脑不仅会使人产生疲劳感,而且会引起视力下降,神经紊乱,脊椎变形,甚至会诱发血梗堵塞。例如,300名每天用电脑工作数小时的银行职员,一年后视力平均下降了10%。

据不完全统计,常用电脑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占56.1%和54.4%,其他还出现自律神经失调、抑郁症、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等。注意用眼习惯,每隔1小时就要休息5至10分钟,远眺放松。显示屏的亮度要适中,不可过亮,背景尽量选择多色素的,在读长篇的文本时白底黑字和黑底白字交替使用,可以试着做眼球操(交替转动眼球,顺时针三下,逆时针三下)。尽量不要在黑暗中看电脑。专家建议,办公室白领工作1至2小时后,应适时活动一下,望绿、望远。有条件的办公楼可普及眼保健操,或者坚持个人按摩眼圈四周,另外,多转眼球也能促进眼部肌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眼部疲劳。眼睛酸涩难受,可按压眼部四周的穴位缓解。按摩方法:循着眼眶骨,由双眼内上眼角往外,轻轻按压眉毛内侧的缵竹穴、眼睛内侧的睛明穴、眼睛下缘落泪处的承泣穴、额头两侧的太阳穴等,直到感觉酸胀即可,能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并且刺激整个眼部周遭肌肉,舒缓不适。

智能手机的危害和防治

电脑电磁波的辐射发送还是依靠线路的,而且电脑离你的身体也比较远。手机辐射就严重得多,手机发送信号都是通过无线传输的,而且手机离你身体很近,而且有时候是直接贴着大脑。近期有科研人员对此做了相关实验,结果显示:“玩10分钟手机,相当于看30分钟电视;玩20分钟手机,孩子的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Pad,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

美国弗雷保心血管医学教授布斯一次研究结果,手机辐射使受试者的舒张压增高10-20毫米汞柱。斯坦福大学和北卡罗米州综合实验系统公司研究了四种手机,辐射对多种动物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可使动物的染色体受损。对DNA遗传因子产生影响,将导致细胞癌变。雏鸡、猫的大脑皮质,在低频调制的特高频、甚高频电磁波照射下,会有钙离子析出,钙离子是生物体内进行信息传递、免疫系统工作和细胞繁殖时不可缺少的物质。实验还发现低频电磁波会使动物松果体的褪黑色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这种激素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褪黑激素减少时可以致使组织分子发生改变、导致退行性疾病发病。

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用类似发自手机辐射的微波脉冲去照射老鼠。在两分钟内,由于防卫机能失去作用,研究人员发现老鼠的脑组织“打开”了,血液内有损害性的蛋白质及毒素因此轻易地进入。同样,只要紧挨着来自手机的辐射波下两分钟,人体内防止血液内有伤害性蛋白质及毒素进入脑部的防卫机能也就会丧失作用。而有伤害性的蛋白质一旦进入脑组织,患上脑部及神经疾病,例如老人痴呆症、帕金森症以及出现多重硬化症的危险就将增高。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的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手机使用时间超过25年的人,其罹患神经胶质瘤(glioma,一种潜在的致命脑肿瘤)的概率是其他人的三倍以上。

德国Essen大学的几位研究人员近日声称,经常使用手机的人患上眼癌的可能性是较少打移动电话的人的三倍,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表手机辐射可致癌的正式声明。据报道,上述科学家在实验中对一种名为恶性黑素瘤的眼癌进行了研究,这种眼癌患者的虹膜及视网膜上长有黑素瘤,可导致眼睛失明及视力下降。研究人员之一安德雷斯-斯唐博士表示,他在实验中对118名患有这种眼癌的病人进行了研究,并询问了他们使用手机的情况,然后与一些未患这种疾病的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前者使用手机的频率远远高于后者。

最新研究表明,下班后仍在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膝上型电脑工作的人,健康会受到不利影响。在对2010名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网上调查后,英国物理疗法学会发现,近三分之二的人在办公时间外仍继续工作。他们每天除工作时间外,在屏幕前还要多呆2个多小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工作太多;减轻上班时的压力。英国物理疗法学会指出,一些人已变成“屏幕奴隶”,经常在下班后还在屏幕前工作。在这种状态下,姿势不当会造成颈背疼痛。“人们需要学会关闭这些电器。”该学会主席海伦娜•约翰逊说,这些调查结果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在家做大量额外的工作,成为你晚上经常干的事,就可能导致颈背疼以及其他因压力造成的疾病。特别是你在使用手控装置时,不考虑姿势更容易引起疾病。”英国职工总会秘书长巴伯说:“过度的工作对任何人都是不利的。过度工作的雇员不仅在工作时表现不好,而且对他们的身体也有害。甚至有些人已经养成习惯,感到每天晚上都需要在家加班,情况更是不可收拾。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下班时仍然无法结束工作,应当与你的经理谈谈,并学会下班后关闭智能手机。”

手机打开的瞬间和手机接通前后的几秒钟是手机电磁辐射最强的时候。因此,在这两个时间段,最好不要让手机贴身,或贴耳接听。当手机正在充电时,请勿接电话。手机充电时,插座最好离开人体30公分以外,切忌放在床边。手机剩一格时不要使用。只剩一格时发射强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手机的设计为了在收讯较差的地区仍能保有相当的通话质量,会加强手机的电磁波发射强度。当收讯满格与只剩一格时相比, 发射强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电磁波强度高达0.6W。

由于辐射能量所产生的热效应是一个积累过程,因此应尽量减少每次使用手机的时间,以及每天使用手机的次数。在必须要较长时间通话时,应左右耳交替使用更为科学。经常使用手机及长时间通话者应使用耳机方式。手机对头部的辐射主要影响是近场辐射,当手机远离头部30cm以上时,将会大大衰减对头部的辐射。试验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使用耳机比使用手机头部受到的辐射要小100倍以上。如今大部分手机都支持蓝牙功能,而使用蓝牙耳机可有效降低手机辐射伤害。尽量不要在墙角货小而封闭空间使用手机。不要把手机挂在脖子腰间。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辐射被人体吸收的程度。因此,人与手机需要保持距离。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放在包的外层,以确保良好的信号覆盖。手机不用时尽量关闭电源。手机只要接通电源,就会发出电磁辐射,只是手机在通信的时候发出的辐射量要大于待机时的辐射量。

蓝光辐射

自然界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770~390纳米之间。不一样的波长,致使人眼的颜色感受不一样,比方600~700纳米,感受为红色;500~600纳米,感受为黄色;而400~500纳米,感受便为蓝色。研究显示,蓝光不仅存在于太阳光中,还大量存在于电脑显示器、荧光灯、手机、数码产品、LED显示屏、浴霸、投影仪、激光笔、手电筒等。平板电脑显示器、手机荧幕的背景光源都含有异常高能蓝光。

物理学的波长越短,能量就越高,穿透力就越强,紫外线对人眼的损害是被确认的,研讨成果显示,蓝光被证实是最具损害的可见光。蓝光能够刺激视网膜的一种异常的视黄醛,产生很多自由基离子,这些自由基离子增大了视黄醛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损坏作用,然后致使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萎缩,再致使光灵敏细胞的逝世,光灵敏细胞的逝世将会致使视力逐渐降低甚至完全损失。世卫组织WHO爱眼协会公布:因蓝光、辐射每年导致全球超过30000人失明;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数据显示,在中国4.2亿网民中,63.5%的网民因蓝光、辐射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失明等不同程度的眼疾。

德国眼科专家李查德•冯克(R. H. W. Funk)教授的研究报告指出当“不合适的光”持续照射我们的眼睛,会引起功能失调,尤其是LED灯,电脑屏幕等发出的含有大量不规则频率的高能短波蓝光,这些短波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对视网膜造成光化学损害,直接或间接导致黄斑区细胞的损害。一天中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紫外线A、紫外线B和蓝光)光线中,黄斑变性发生的几率增至二倍。研究结果显示从高曝光到日光照射对眼镜增加的风险,强调在欧洲人群中防护的重要性。(Augood,c. et al. age-related maculopathy an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 elderly european populations: the eurye study, 2004.)

此外,研究表明凋亡可能是蓝光介导视网膜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蓝光刺激使视网膜内一些酶活性改变,影响视网膜正常代谢过程,导致视网膜损害,蓝光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蓝光的射入会加剧色差和视觉模糊度,眼部肌肉过度紧张,眼部供血过度紧张,眼部血液供应加强,从而加重疲劳。能量较高的光线在遇到空气中细小粒子时散射几率较高,蓝光便成了晃眼的主要原因。人体在1.3勒克斯蓝光的照射下,褪黑素的分泌会终止,而我们常用的节能灯,Ipad和电脑、手机等发出蓝光的强度已经接近中午阳光中蓝光的强度,这时蓝光对视网膜的伤害及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1.3勒克斯蓝光的照射强度。

由于蓝光刺激大脑,抑制褪黑素分泌并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成从而破坏激素分泌平衡直接影响睡眠质量。据美国科技博客GigaOm最新报道称,智能手机显示屏所散发出来的人造蓝光会损害人类的睡眠周期及其身体健康。而在此以前,人们早已知道人造蓝光会对人类身体如何产生褪黑素(melatonin)造成影响,这是人脑松果体所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会给人带来昏昏欲睡的感觉。在几个月以前,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公布了一段视频,指出在夜间曝露于蓝光照射之下会让人类机体误以为时间已是早上,这种错觉会扰乱人体的昼夜节律,从而令人更难入睡。但是,褪黑素的作用并非只是帮助人类入睡,同时还能延缓癌症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病情发展。

哈佛医学院曾在2012年进行过一次研究,让10名志愿者在夜间工作,这使其昼夜节律发生了变化。实验期间,这些志愿者的血糖水平升高,使其处于一种近似于将要患上糖尿病的状态中,此外其瘦素水平也有所下降。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能在人们用餐后使其产生已经吃饱的感觉。哈佛医学院研究表明,如果你临睡前使用ipad,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它们发出的光线足以刺激大脑,使得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影响生物钟规律,出现入睡需要时间过长,睡眠过程中多次醒来等失眠症状。人体在晚上九、十点钟开始分泌大量褪黑素,而有了亮光分泌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而这种激素对于抗癌功能也十分重要。同时,睡不好觉以为着各器官系统都容易出现功能障碍。研究发现,睡觉不足或睡觉质量低的人免疫功能、反应力、记忆力和协调能力明显下降,罹患糖尿病、心脏病、癌症、肥胖、消化不良、便秘、抑郁症等疾病的几率增大。

据科学试验发现,蓝光射入眼睛的程度和数量还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7到19岁时,蓝光射入眼底视网膜约为85%,青少年的晶状体特别清澈,对蓝光调节过滤能力较弱,蓝光同时也很容易诱发青少年眼底视网膜的病变,就此来说,蓝光对眼睛存在最大风险和最大伤害的时期就是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本身的晶状体会逐渐偏黄。这有助于过滤蓝光。然而,白内障手术后,病人失去了这些天然屏障。蓝光将直达视网膜,进而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严重影响眼底健康。

防止蓝光伤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酶活性保护剂;视神经保护剂;植入蓝光阻断型的人工晶状体;微量营养素补充疗法;佩戴防蓝光护目镜。相对于其他方法和措施,佩戴防蓝光镜片成为了保护眼部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人眼自身不能过滤蓝光,要减少蓝光对眼睛的伤害,一般需要佩戴专业级防蓝光镜片的眼镜,普通镀膜镜片只能过滤紫外线、电磁辐射。在使用电脑或手机时,佩戴一副防蓝光眼镜,可以大大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减缓眼睛酸涩、眼胀、疼痛等不适症状,缓解眼睛疲劳;夜晚开车时,有效减少眩光对眼睛的刺激,提高远景对比度,驾驶更安全,眼部更舒适。专业数码防护镜并不是单一的防蓝光护目镜,而是集防蓝光、防辐射、防紫外线于一体的专业防护眼镜。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防蓝光眼镜大致为2类:一类是传统的光学镜片追加抗蓝光膜的近视防蓝光镜片,一类是以特殊太阳眼镜为生产标准的防蓝光平光镜片。近视、老花、远视的人群,如果眼底情况好且近视低,平时用电脑、智能手机时间少。可直接选购买可做近视的防蓝光镜片,这类镜片基本是在传统光学镜片上通追加抗蓝光反射膜做成,特点是抗蓝光效果低(380-500nm)基本在20%左右,色差低。近视、老花、远视的人群,如眼底情况不好或高度近视,可选择使用防蓝光平光镜片中的夹片(直接夹在现有眼镜上)或套镜(直接套在现有眼镜上),这类镜片特点是防蓝光效果比较高,对一些能接受色差的患者来说,带上去首先觉得视疲劳缓解很明显。眼科疾病人群,如眼底病人群:黄斑变性、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疲劳患者,眼科术后患者等,要比正常人更加注意蓝光伤害和眩光对视觉的影响,可选择全包式防护镜。高视觉质量要求人群及一些特殊人群,如平面设计师,色彩设计、色差耐受能力低的人群,可佩戴综合性抗蓝光护目镜,这类防蓝光眼镜几乎无色差,同时达到410NM抗蓝光效果,适合室内长期配合或者外出。

目前,在蓝光眼镜的技术方面,德国比较先进。防蓝光眼镜有一款特别有名,就是Gunnar。Gunnar的镜片是卡尔蔡司的,所以质量很不错。Gunnar支持近视镜片(Prescription Glass)。Gunnar的镜片能让眼睛更好地聚焦在电脑屏幕的图片上,戴上后电脑屏幕的内容更加清晰,而且字体和画面会整体变大一些。其次,Gunnar的镜片能有效阻止蓝光,镜片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琥珀色(Amber),一种是透明的(Crystalline),如果只是在家使用,建议选琥珀色的,因为防蓝光的效果更好。戴上眼镜后,屏幕的颜色不再那么刺眼,而变得温暖和柔和,长时间盯着电脑看也不会觉得很累。再次,Gunnar的镜架设计基本上都是比较弯曲的,这样一来镜片就能罩住眼睛的两侧,从而阻挡了周围纷扰的气流对眼睛的影响。不论什么款式,Gunnar的镜片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镜架。在购买前,一定要去实体店看看款式,试戴一下,看看戴上后是否舒服。很多从事IT行业的人员经过测试都能明显感觉到Gunnar眼镜带来的作用。眼睛不那么累了,眼中的血丝也少了很多,也没有总是想点眼药水了。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