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八千年玉石進化史12幅古畫圖解古人工藝(組圖)

 2015-02-08 15:5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玉石愛好者結緣一件好的玉琱作品,卻難以想像——它從被發掘到設計到彫琢到打磨到成品,這一過程上需要花費多少的心思。時代的進步,為玉琱注入新鮮的活力,如創新的玉琱風格與彫刻機器。玉琱工作者通常以機器為輔,對璞玉進行細緻彫琢,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去完成一件玉琱作品。都知道「玉」已有八千年的歷史,它與中華傳統文化難以分割,溶在中國人的骨髓裡。無論你是古玉愛好收藏者,還是古玉研究人員,甚或是在博物館裡觀賞過古玉,一定會對古人的智慧、工藝大加讚嘆。古人在沒有先進機器可以運用的情況下,雕製出那麼多玉件,你能想像古人是如何做到的麼?


第一幅「搗沙研漿圖」

過去制玉的砣,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掉玉的一部分。它是靠著在砣與玉之間的沙,一點一點地磨掉玉石的某部分。琢玉用的沙是從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紅沙、黑沙、黃沙、黑沙硬度最高,可以達到8-9度。搗沙、研漿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細程度。把搗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澱,沉澱過程中,精細自然分層。


第二幅「開玉圖」

把大塊的玉石分解,要用類似於鋸的工具。過去多用竹板彎成弓形,又稱弓子。圖中畫的更像鋸。開玉的弓弦是鐵絲製成的,幾根鐵絲擰成麻花股。開玉時在弦上加解玉沙,並不斷加水,慢慢把玉材「磨」開。


第三幅「扎砣圖」

琢磨玉的輪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當於「切」。把玉材切開,或切掉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第四幅「沖砣圖」

沖砣是粗磨,相當於做胚。


第五副「磨砣圖」

相對沖砣來說是進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礎上磨出細節。


第六幅「掏堂圖」

掏堂即掏膛兒。如鼻煙壺、瓶、碗、筆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兒。要在玉器上先鑽出一個眼,然後用特別的砣一點一點地把內部的玉磨掉。


第七幅「上花圖」

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種花紋。從圖中可發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號也更多。


第八幅「打鑽圖」

打鑽是用一個管狀磨具,在玉器上鑽出圓圈狀的溝槽。鑽到一定深度,把中心的圓柱打掉,即可掏膛兒。圖中還有個細節,即在橫桿上挂了一個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九幅「透花圖」

即做浮雕、鏤空。


第十幅「打眼圖」

在玉器上磨出一個眼兒。


第十一幅「木砣圖」

木砣是磨光的砣,一般是用葫蘆瓤作的。


第十二幅「皮砣圖」

皮砣是牛皮製成的,是玉器的最後工序拋光上亮用的。

来源:YOKA社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