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醫治眩暈 對症除暈定眩(圖)

作者:蘇聰明  2015-01-25 01:3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最近寒流來襲,氣溫驟降,不僅中風的人增加了,也有不少眩暈患者就醫。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眩暈的經驗,若是偶爾出現,倒也無妨,只要少煩心、減少壓力、少吃刺激性食物,養成適當運動的習慣即可。

若次數增加,且持續時間太長,可能因器官病變,中樞或腦神經異常,不能等閑視之。

一般人認為,眩暈症是因缺鐵性貧血所致,但其他疾病如內耳性眩暈、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神經衰弱、心律不整、某些腦部疾病以及頸椎骨刺壓迫到交感神經系統等,也會出現眩暈,應盡速就醫,查明原因。

曾有一名40餘歲婦女半年來飽受眩暈合併噁心、嘔吐、冒汗、走路不穩,甚至昏倒的困擾前來就醫。

經診斷確定為內淋巴分泌過多、吸收功能障礙,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所致後,給予處方「導水止眩湯」等,以調節自律神經功能。服用3個月後,症狀完全消失未再發作。

所以在診斷時,須詳加辨別,才能「對症下藥」,恢復健康。

根據中醫觀點,眩暈症原因雖多,但總與「肝、脾、腎」有關,治療上,須以調節臟腑功能失調為主,再依據不同症狀,選用具有「除暈定眩」作用的藥物配合治療,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臨床上常見的情況可分為下列4種:

氣血虧虛

氣血不足所致,以中老年人或身體虛弱的人最常發生。患者常頭暈目眩,每因勞累加重、面色蒼白、倦怠神疲、心悸失眠;治療上宜補養氣血、健運脾胃。

肝火上擾

由於肝陰不足、肝陽偏亢所致,除了眩暈耳鳴,患者也會頭痛頭脹、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夢;應該用清肝降火的藥方治療。

痰濁上逆

過食肥甘厚味內生痰飲,停滯體內所引起,患者除了會有視物旋轉、眼前發黑、不敢睜眼、頭暈頭重的感覺外,甚至還會出現站立不穩、噁心嘔吐、不思飲食的情況;治療上宜化痰除濕、健脾和胃。

腎精虧耗

腎精不足所致,多因年老體衰或房事過度、腦空虛或大病後引起,此類患者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精神委靡不振等現象;治療上宜補腎添精、生髓充腦。

另外,也可在百會、風池、合谷、太溪、太沖及三陰交等穴針療,以幫助療效。

若是對多種藥物反應不佳的頑固性眩暈,應注意其現象是否為腦部腫瘤造成,最好找神經科醫師檢查較妥。

值得注意的是,眩暈也是中風的警訊,如果家人有突發頭昏、肢體無力、意識不清、說話不清、吞嚥困難等現象,就極可能是中風初期徵兆,在最短的時間內送醫,以搶得急救時間。

来源:自由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